移至主內容

一位創業者如何用 AI 為中小企業創造第二曲線

2025/05/10 19:29
101次瀏覽 ・ 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公民記者 Mayaw (馬耀) / 高雄報導】

「創業從來不是直線,而是峰迴路轉。」

當我們在節目裡問起潘嵩仁(點金網創意有限公司創辦人),如何形容自己的創業歷程時,他不假思索地用這句話作為開場。語氣平靜,卻帶著翻越過一次次谷底的厚度。

從27歲創業、在2013年搭上政府推動數位轉型的風潮,到12年後引領中小企業導入AI,他走過金融風暴、疫情衝擊與通膨壓力,在一波又一波不確定性中選擇不斷轉型。

「市場是最好的導師。」他說。

照片

潘嵩仁|點金網創意有限公司負責人(圖:潘嵩仁提供)

初心:從數位架站到商業思維的轉向

潘嵩仁創業的起點並不複雜。他只是想打破工作收入的天花板,也想證明,自己有能力做出一點不一樣的事。

在那個網站建置與電商剛剛起飛的年代,他創立了點金網,一開始業務相對穩定。直到疫情來襲,原本仰賴的客戶餐飲業、實體零售與設計相關產業,因現金流中斷而停擺。他開始意識到,不能只做網站,而是要真正走進企業內部,提供能「活下來」的解決方案。

這樣的認知,讓他的事業方向逐漸從「接案」轉向「顧問」。他學著幫企業重新理解自己的品牌、調整客戶溝通模式,甚至導入資安、人資與行銷資源。

「如果你只會做網站,那就跟別人沒有差異;但如果你能把網站連接顧問、資安、系統,你就有附加價值。」

轉機:從AI觀望者到實踐者

AI不是一開始就華麗進場的技術。最初,潘嵩仁也只是用AI輔助寫文案、生成圖片,幫小編與設計師節省時間。但在一次次的實作中,他發現:對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來說,AI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中小企業最大的問題是:人手不夠、錢也不夠。那怎麼辦?AI可以是他們的助理。」

從文章撰寫、社群文案、設計初稿到客戶提案模擬,AI成為企業內部流程的「自動化外掛」。但他更強調:「AI只能做重複的、規則性的事。真正的創意與情感,還是人。」

他用「掃地機器人」來比喻AI的角色:「它不會取代你打掃,只是讓你可以不用每天都掃。」

照片

AI 輕鬆學:打造聰明網路行銷與案例研討(圖:潘嵩仁提供)

心法:成功不是結果,而是選擇

節目中,我們聊到了創業初期最難的階段,收入不穩、資金短缺、客戶不信任。他不避諱講到,自己也曾批過貨、擺過夜市、接過婚禮攝影案,甚至開發過後來失敗的平台系統。

「有些東西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市場還沒準備好。」

對於剛起步的創業者,他不勸你夢想偉大,反而建議:「前兩三年先活下來,不挑案子,慢慢找到自己的定位。」

他強調:「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因此停下來。」這段話,來自他無數次的資源盤點與轉向。他提醒微型企業:「別讓理想壓垮了現實,要持續優化資源配置,也要學會借力。」

照片

點金網創辦人潘嵩仁分享AI創業實務應用(圖:潘嵩仁提供)

面對未來:創業者,必須成為懂AI的人

「比爾蓋茲說,未來的人只分兩種:懂AI的,和不懂AI的。」潘嵩仁深有同感。

現在的AI工具,從需要精準提示詞,到幾乎可以用自然語言溝通,門檻已經越來越低。創業者不用全懂技術,但一定要懂得應用。

他相信,AI會成為「一般人都會使用的工具」,補足人力不足、知識缺口與資源不均,尤其在偏鄉教育與小企業經營中,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但他也再次提醒:「AI只是工具,方向還是要你自己選。」

結語:在創業的路上,不斷對齊自己的人生

當我們問他:現在的你,會對12年前創業的自己說什麼?

他笑了笑,回答得很簡單:「別怕,你會走得比想像中更遠。」

也許創業沒有標準答案,但潘嵩仁的經驗告訴我們:當市場變了,你要調整;當技術來了,你要擁抱;當你跌倒了,千萬別停。

在每一個時代的風口來臨前,懂得深蹲的人,才跑得遠。

照片

📌 Podcast 節目資訊|EP.106
主題|《走過10年風雨,他靠AI翻轉客戶營收》
來賓|潘嵩仁|點金網創意有限公司負責人
主持人|Mayaw(馬耀)|《青年返鄉 Are You Ready?》節目製作人

收聽連結:[點此收聽節目]  (Spotify / Apple Podcast / Firstory / Sound On / KKBox / MixerBox…等各大Podcast頻道皆可收聽)

更多節目精采內容,敬請搜尋「青年返鄉 Are you ready」即時掌握節目最新資訊!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