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凝聚守護行動 台灣水圳論壇串連全台水圳生態與文化

2025/08/13 23:38
63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今年(2025)台灣水圳論壇於雲林縣舉辦三天,希望透過論壇搭建交流平台,凝聚全台各地水圳、埤塘湧泉守護行動的經驗與成果分享,藉此聚焦於公私部門如何協力合作,回應氣候變遷的挑戰,並探討企業社會責任如何延伸至水圳埤塘與湧泉的永續經營。

照片
照片

        三天的活動內容,除了室內的議題研討,還規劃了結合在地特色的戶外走讀,議題涵蓋水圳國家綠道、生態綠網、水圳創生、社區參與、微水綠電、水質提升等面向。

        台灣水圳論壇總籌陳建志說: 3天的活動我們分別第ㄧ天在海線,從水林的黃金生態蝙蝠館,連結這個水圳跟蝙蝠這個生態的一些關係,跟我們水圳,其實後面帶出來的農業生產,甚至往無毒友善生產,就是蝙蝠是一個很好的幫手,所以這是我們今年第一個特色。那第二個特色就是,怎麼發展地區的環村綠道,國家水圳綠道的在網絡化生活化。第三天我們來到了我們國家水圳綠道的源頭,也是我們的雲林東北,濁水溪畔的林內,談論包括地下取水,這些比較友善方法的地下給水廊道,以及我們微水力發電我們的綠電,希望透過持續不斷的大家的包括跟公部門的對話,民間的大家互相倡議的協作,我們希望未來水圳作為我們台灣的一個重要的水利資源,甚至是生態綠網,非常重要的一些資源,能夠進一步在今年的會議有一些共識,我們繼續來推展。

照片
照片

         活動第三天來到林內鄉的農田水利環境教育園區,透過導覽讓大家深入了解水資源的珍貴與農田水利的奧秘。

照片
照片

        農田水利署雲林管理處林內分處主任廖志聰說: 濁幹線通水一百年,這個通水一百年我們覺得,就是要像百年前我們怎麼從濁水溪將水源引到濁幹線來,要一個完整的交代。我們覺得說應該要辦一個有文化底蘊,真的能夠將這一些早期的文化底蘊知識能夠傳承下去,所以我們去年辦百年大圳通水典禮的時候,我們就想說應該要事先盤查,我們早期怎麼從濁水溪去取水,這個竹笱工法是非常的重要,所以我們有把它拍攝紀錄片,也有出版這一本百年大圳裡面就有詳細的介紹竹笱的整個製作過程。

照片
照片

        可喜的是,多年來公部門不僅提供資源與政策支持,民間團體也發揮在地專業與行動力,攜手分工合作,不僅完成水圳綠道的建置,更讓百年水利文化的保存及推廣更具深度與廣度。

照片

             公民記者 小柚子/葉淑蓮 雲林採訪報導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