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沉默殺手」食道癌 每年奪走逾2000條人命!新療法帶來治癒曙光

2025/05/05 19:31
17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你是否有過吞嚥卡卡的感覺?或是吃東西時覺得胸口悶痛?這些看似小問題,其實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食道癌是一種高風險、致死率高的癌症,特別好發於男性。根據國民健康署111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食道癌新發生個案共有2,831人,其中男性就高達2,600人,占了9成以上,是男性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第6名;而衛生福利部112年死因統計指出,有2,064人死於食道癌,其中男性也占9成以上,死亡人數高達1,915人,是男性十大癌症死因的第5位。

食道癌怎麼形成?這些習慣要注意!

食道癌的主因與不良生活習慣密切相關:

* 吸菸、飲酒、嚼檳榔是三大高風險因子。

* 經常吃過燙食物、攝取過多加工醃漬食品。

* 胃食道逆流、巴瑞特食道病變者也屬高危族群。

根據統計,食道癌患者中,約有76%吸菸、51%飲酒、47%嚼檳榔。這些行為會傷害食道黏膜,增加細胞變異風險。食道癌大多為「鱗狀上皮癌」,常見於中老年男性。

照片

治療方式有哪些?新突破帶來新希望!

食道癌的治療依病期而定,傳統方法包括:

早期患者:可透過內視鏡切除(如EMR、ESD),低侵入性、效果佳。

中晚期患者:通常需進行手術切除或化學、放射線治療。

無法手術者:會以放療或化療合併免疫療法,控制病情。

末期或復發個案:則採用緩和療法,如放置食道支架、疼痛控制、營養支持等。

國際最新研究指出,免疫療法加化療可望改變治療局勢!

加拿大一項最新臨床試驗研究指出,針對局部晚期的食道癌患者,在手術前結合PD-L1免疫抑制劑(avelumab)與傳統化療(DCF療法),能顯著提升存活率。研究中有67.5%的患者在兩年內無病存活,並有14%在術後達到「病理完全緩解」(即找不到殘餘癌細胞),顯示此療法有潛力作為術前標準治療。

此外,研究團隊也發現,不同患者對治療的反應與免疫細胞的分布有關。部分病人的腫瘤中出現大量M2型腫瘤相關巨噬細胞(M2-TAMs),會分泌MIF和CD86蛋白,抑制免疫反應、削弱療效。未來研究將著重於克服這類免疫抑制機制,進一步提升治療成功率。這項研究不但證實了「免疫療法+化療」的雙管齊下策略具有潛力,更為食道癌患者帶來個人化精準治療的希望。

預防很重要!6個生活建議保護食道健康

1. 戒菸、戒酒、戒檳榔:遠離三大高風險因子。

2. 避免燙食:飲食溫度不宜超過65°C。

3. 少吃醃漬與加工食品:減少亞硝酸鹽攝取。

4. 多吃蔬果:攝取足夠維生素C與葉酸。

5. 維持口腔與消化道健康:有胃食道逆流者要積極控制。

6. 定期檢查:高風險族群建議與醫師討論是否需做胃鏡。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