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復育大肚山原生植物 營造紫斑蝶繁衍棲地

2025/05/06 01:08
346次瀏覽 ・ 29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2
檢舉

【公民記者 李安豐台中報導】

有著藍紫色斑紋的紫斑蝶,屬於熱帶蝶種,每當氣候轉冷,群體便往溫暖的南部移動,到山凹背風面避冬,形成「紫蝶幽谷」的奇特景觀。

荒野大肚山解說員 洪正清老師:「紫斑蝶牠基本上是因為,季節的變遷溫度的適應,所以牠要進行南遷,跟北返的動作,遷徙基本上是在三四月,這邊就很容易看到紫斑蝶的蹤影。」

照片

資深荒野解說員 蔡志忠老師:「大概在五六年前的時候,牠的路徑是經過弘光(科大),牠就沒有到山頂(大肚山)來了,所以牠每年會經過的路徑,是不太一樣的,去年是一個紫斑蝶的大發生年,非常非常多,台灣的紫斑蝶有兩個地方,是重要的棲息過冬,剛好以中央山脈的東西兩側,一個在西側的部分,就是在茂林,東側的部分在大武,在今年的春天,在茂林就看到了,非常非常多的紫斑蝶,就是棲息在那個,一個枝條上,大概可以超過一兩百隻,那幾乎就是紫斑蝶的樹,非常的漂亮,2005年的時候,第一次注意到說,紫斑蝶過境完之後,牠會把我們這邊紫斑蝶,的數量就開始變少了,那應該就是跟著飛走了,所以這沿線我覺得,山谷裡面都有可是量都不多。」

照片

資深荒野解說員 蔡志忠老師:「台灣的紫斑蝶,大概就分四種,在大肚山這邊,主要還是斯氏紫斑,那另外還有小紫斑,圓翅紫斑 端紫斑,這三種基本上來講,牠們的食草大概是,桑科榕屬的植物比較居多,斯氏紫斑是唯一,最挑食的一個,牠就是只吃羊角藤,所以羊角藤的分布,對斯氏紫斑就很重要,因為羊角藤它本身,其實在整個台灣的分佈來看的話,基本上大概都是分佈在,那個海岸丘陵的環境。」

荒野大肚山解說員 洪正清老師:「羊角藤夠不夠,其實會影響斯氏牠的,數量有沒有辦法充足,還是說會每年遞減的減少,所以這邊我們今天就有復育,不少羊角藤,就希望把斯氏的食物再帶進來。」

<復育原生植栽活動>

「在這一個溪谷,然後第二口井再下來,現在上面那個是軍事用地,植物的莖上會有一個,長葉子的地方叫做節點,會有很多的節點,所以這個基本上,就是這個節點跟這個節點,一定要入土,就是入土之後,讓這個節點可以長根,像以這一根來講,就是直接種到這裡,讓這個結點也可以直接入土,那如果我想要保留它,多一點的時候,我基本上都會把這個葉子剪一半,就是不要讓它的面積太大,然後需要消耗比較多的水份。」

照片

「紫斑蝶棲地復育出發」

「讓土壤先潮溼,整桶進水 對對對 這樣待一會兒,它比較容易結成一球,好 那這個鵝卵石要留著,因為待會我們種完之後,鵝卵石可以在旁邊圍一圈,然後很多很多這種小石頭,然後這邊,旁邊把這邊的一些枯枝落葉,現在把它堆在旁邊,然後之後你把旁邊的土,讓它進去,那因為這邊是溪床,所以它有紅土跟沙子會混在一起,那沙子的好處,就是它顆粒比較粗,所以它水下來的時候,比較不會全部淤積在一起,然後最後呢?把你的石頭堆起來,這樣你就很容易可以看的到,那如果你是兩棵的,你可以分兩個,大概距離一公尺以上,好  那這樣就完成了。」

參與活動民眾 胡鈺琳老師:「今天參加這個活動,我覺得很棒,因為其實平常做皮件,是比較不會接觸到這種大自然,都是比較在工作室工作,然後其實我從小就是比較,比較喜歡認識大自然的植物,所以我覺得來這邊體驗,就可以認識到不同的植物,然後認識到台灣的原生種,還有一些外來種的植物,所以我們就可以知道,哪一些是需要保育的,然後還有哪一些動植物,都是需要我們來保護它,然後做一些呵護,就是透過這樣的課程,其實就是慢慢的推廣給大家,讓人傳人,讓更多人知道這樣的活動,對 然後讓我們,大自然能夠更好這樣子。」

資深荒野解說員 蔡志忠老師:「我覺得在瑞井這個地方,這個溪谷裡面,其實以前,可以看到很多的紫斑蝶,的棲息環境的時候,其實到現在來講,其實變化太大了,所以我覺得說來,有機會可以來維護,或者是守護紫斑蝶的棲地,那最主要是因為這幾年,台中市政府其實在大肚山,非常努力的在,推廣一些大肚山的步道,當然這步道是有易於,我們一般的居民市民可以,親近這個山林,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也因為這樣,所以我們其實也看得到,他們在這個拓展的過程當中,把非常多的,比較粗的羊角藤就砍掉了,那砍掉的,結果當然這邊的食草,小時候的食草就越來越少,紫斑蝶來這邊找不到,牠可以吃的時候,牠的小朋友自然就不會留在這裡,所以我們是想說,透過一些公民行動的方案,讓大家可以來瑞井,這個地方可以來認識一下,整個大肚山蠻有趣的,應該是蠻特殊的一種,生態奇景,就是紫斑蝶北移這個過程。」

參與活動民眾  劉旭三先生:「今天來參加的是,蝴蝶的觀賞跟復育,那個植物的復育,我聽的過程裡面,我覺得說,蝴蝶幼蟲的食草都被砍掉,所以我自己就有一個想法,以後做工程的一定要配一個,配一個植物專家,以後在整理工程的時候,那個植物專家要先看,才不會被砍掉。」

照片

資深荒野解說員 蔡志忠老師:「我們知道很多人在山裡面,就是會擔心說,山裡面有蛇,所以一定要把草砍得很乾淨,那這個砍的過程當中,其實就把周邊的羊角藤的食草,紫斑蝶的食草就全部都砍掉了,再加上很多人對於藤不了解,就是很多人都會認為,所有的藤都是小花蔓澤蘭,一個非常陡峭的溪谷,那些藤其實它意味著,其實在守護這個溪谷的鵝卵石,或者是它的土石不至於大量崩塌。」

靜宜大學裝置藝術  尹子潔老師:「一直以來看到紫斑蝶的新聞,都是有一種很浪漫的心情,像是國道會為了紫斑蝶,而封閉的這一種新聞,對  然後,剛剛也聽到老師在分享,紫斑蝶其實牠們會等待,別的紫斑蝶同伴一起過來,然後經過這裡,那感覺非常的深刻,就是說我們人跟人之間的關係,跟自然之間的關係,好像有一陣子,沒有這麼密切的聯繫了,但是自然一直都在等待我們,也許我們要跟,自然學習的地方是,自然會記得很多事,然後自然用了,一個更長的時間尺度,所以它們在想的事情,會跟我們這一種,好像馬上就要答案,馬上就要結果的社會,有一個互相可以學習的地方。」

荒野大肚山解說員 洪正清老師:「可以來認識這邊的生態,然後又一起為這邊的生態,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協助我們一起把這個原生種,找到適合的地點,把它復育起來,希望可以慢慢的恢復,我們既有以往紫斑蝶的數量,來好好的維持這邊的生態,所以我們是覺得很有意義的。」

「淨零排放 循環利用 原生植栽 紫斑蝶棲地復育   成功」

照片

紫斑蝶遷徙不僅考驗體力、耐力,途中還要面對風雨、天敵,加上人類活動範圍的影響,使得整個過程更加困難,讓我們伸出雙手,共同守護大肚山,幫助紫斑蝶的遷徙不停息,延續牠們生命的另一篇奏章。

公民記者  李安豐台中報導

本篇報導使用AI工具協助產出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