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4月9日「世界心理腫瘤日」 攜手關注癌友心理健康 點亮療癒希望之光

2025/04/08 11:04
256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4月9日「世界心理腫瘤日」 攜手關注癌友心理健康 點亮療癒希望之光

  在癌症的治療旅程中,除了身體的病痛,許多病友同時承受著沉重的情緒壓力與內心風暴。即便醫療科技日新月異,心理照護往往仍是被忽略的一角。為了喚起社會對癌友心理健康的關注,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TPOS)理事長鄭致道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APPOEF)董事長方俊凱,多年來積極於國際間倡議推動,促成每年4月9日設立為「世界心理腫瘤日」(World Psycho-Oncology Day, WPOD),串連全球的力量,一起為癌友與家庭撐起心理支持的防線。

  心理照護是癌症治療的一部分

  國際心理腫瘤學會(IPOS)主席 Dr. Wendy Lam 表示,世界心理腫瘤日的設立,旨在讓社會大眾、醫療專業與政策制定者,認識心理社會支持在癌症照護中的重要性,將心理腫瘤學納入國家與全球癌症照護指南。世界心理腫瘤日(WPOD)也是一個心理腫瘤領域發展的重要平台,提醒我們:在追求身體康復的同時,更不能忽略心靈的修復。

  此外,世界心理腫瘤日(WPOD)也致力於提供更多實用資源與工具,支持病友、照護者與醫護人員,幫助他們在重重壓力中找到力量與出口,真正落實「身心整合」的全人醫療。

  台灣響應:用影像與文字,說出病友的心聲

  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TPOS)特別發起「世界心理腫瘤日作品徵集活動」,邀請來自醫界、心理專業、病友與家屬和社會大眾共同響應,以短片、短文與標語形式傳遞對心理照護的重視與支持,反應熱烈,處處展現出對「用心陪伴」的真摯共鳴。

  • 多位醫界代表如王金龍、林帛賢、莊永毓醫師等拍攝影片致辭,分享他們在臨床第一線的感動與體悟,強調「同理與陪伴,是治療中最無形卻最關鍵的力量」。
  • 癌症希望基金會感性投稿短文,寫道:「靜心內觀,擁抱心中最脆弱的角落,承認、接納,並學習與之共存。」提醒我們心理健康,是生命旅程中不可忽視的課題。
  • 戴毓萱醫師創作多句中英文標語,如:「養心即養生,安心即安身」、「珍惜與感恩,是療癒生命最深的力量」,溫柔卻堅定地道出心理調適的核心價值。
  • 志工/癌友陳惠玉女士則分享自己抗癌過程的深刻體悟:「我不會被打倒,我會越挫越勇,因為我的名字叫堅強!」她誠摯地寫道:「在抗癌路上,您和我都不是一個人。」句句真誠,直抵人心。

  這些來自各方的作品,不僅為癌友發聲,更讓社會大眾看見:心理支持不是奢侈,而是每個人在艱難時刻最需要的陪伴與力量。

觀看更多響應作品:https://reurl.cc/AMygKd

  一起點亮希望:從台灣連結世界

  4月9日這一天,邀請你一起關注心理腫瘤學,關注那些在身體病痛之外,仍默默承受內心風暴的癌友們。台灣的努力與全球同步,正是對病友最溫柔而堅定的承諾。

照片

圖: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TPOS)設計的WPOD形象圖,獲國際心理腫瘤學會(IPOS)認證為世界心理腫瘤日全球標誌,展現台灣的專業實力與國際影響力。

# # #

相關報導:

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
https://bit.ly/3RbYr20

公民新聞
https://www.peopo.org/news/803694

元氣網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2421/8660786

金展新聞網見4月9日世界心理腫瘤日
 
台灣民眾電子報見4月9日世界心理腫瘤日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353486

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8662574

中央廣播電台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245049

台視新聞網
https://news.ttv.com.tw/news/11404090001900W

華人癌症資訊網
https://www.tci-mandarin.com/ec99/rwd1277/news.asp?newsno=714

台灣癌症基金會
https://bit.ly/3Rd8QKP

 

 

  財團法人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創立於2013年,深信「癌症病人的情緒照顧,如同身體症狀一樣被重視」,關注罹癌者不同治療階段的心理需要,引進國際趨勢,積極推廣「心理腫瘤醫學」。透過病友心理服務、醫護教育訓練、宣導及公衛倡議,結合臨床醫療與實務資源,提供癌友及其家屬社會心理支持,期待降低癌症病人的情緒困擾,在身體、心理及社會三方面支持下,達成照護癌症病患心理,順利進行正規治療提高生活品質的目標。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