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污染會讓失智症惡化
空氣污染每年導致全球近 700 萬人過早死亡,其影響遠不止於肺部健康。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的資料,台灣 65 歲以上長者的失智症盛行率約為 8%,推估 2025 年將超過 50 萬名失智症患者。而空氣污染問題,特別是北部與中南部工業區的 PM2.5 濃度,長期以來被視為影響國民健康的重要因素。
許多研究已經顯示,空氣污染與神經退行性疾病之間的關聯。例如,長期暴露於高濃度 PM2.5 可能會導致腦部發炎、血管阻塞,進而影響記憶力與認知能力。近年來,台灣的環保政策雖然致力於降低污染,但野火、交通廢氣與工業排放仍是持續影響空氣品質的因素。根據最新研究,吸入來自野火煙霧或汽車廢氣的微粒不僅會增加氣喘與心血管疾病風險,還可能與阿茲海默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有關。
美國史克里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的研究團隊發現,一種名為 S-亞硝基化(S-nitrosylation) 的化學變化可能由發炎、老化、空氣污染、殺蟲劑、野火煙霧和加工肉類等因素引發,進而影響大腦細胞的正常功能。該研究結果已於 2025 年 2 月 27 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

研究團隊指出,S-亞硝基化會影響大腦蛋白質 CRTC1,這種蛋白負責調控大腦神經連結的基因表現。當 CRTC1 經過 S-亞硝基化修飾後,便無法與另一種關鍵蛋白 CREB 結合,導致神經元之間的連結無法建立,進而影響學習與長期記憶。
研究團隊利用小鼠與人類幹細胞培養的大腦細胞發現,這種化學變化的發生會加速阿茲海默症的進程。他們進一步開發出一種基因改造版本的 CRTC1,使其無法進行 S-亞硝基化修飾,結果顯示,該改造蛋白能夠恢復神經元的健康連結,並改善阿茲海默症小鼠的記憶功能。
此研究進一步支持了一種假說:環境污染可能透過 S-亞硝基化促進腦部老化與阿茲海默症的發展。由於 PM2.5 和氮氧化物(NOx)等污染物會在大腦中提高一氧化氮(NO)濃度,而 NO 過量則會引發 S-亞硝基化反應,導致蛋白質功能異常。這項發現或許可以解釋為何阿茲海默症的風險隨年齡增長而提高。即便不受環境污染影響,老化本身就會導致體內發炎反應增加、抗氧化能力下降,使蛋白質更容易發生 S-亞硝基化,進一步加速大腦退化。目前,研究人員正努力開發可以抑制 S-亞硝基化的藥物,以減緩阿茲海默症的發展。如果成功,這將為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治療帶來全新希望。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