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獨家報導:電子煙對身體的危害可能比紙菸更大
《Mirror》獨家報導:電子煙對身體的危害可能比紙菸更大
英國《鏡報》最新的獨家報導,揭露來自曼徹斯特都會大學(Manchester Metropolitan University)的研究指出:「電子煙對身體的危害可能比紙菸更大,長期使用者將面臨心臟病、中風、失智和細胞損傷的風險」。
這項全球首份針對電子煙的影響對照研究將於2025年 3 月完成。研究負責人馬克西姆波伊丁博士(Dr. Maxime Boidin)指出,電子煙的危害與傳統紙菸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研究揭露驚人結果: 電子煙恐導致心臟病、中風、失智與細胞損傷
研究團隊招募 18 至 45 歲的受試者,透過血管擴張測試(FMD)評估其心血管健康狀況。結果顯示,電子煙使用者與吸菸者的血管內壁皆會受到損害,增加心臟病和中風風險。
更令人擔憂的是,研究更發現電子煙使用者的血流量減少,顯示大腦供血受影響,這結果與認知功能下降及失智症高度相關。此外,電子煙中的化學物質,包括丙二醇、植物甘油與碳基化合物,會進一步引起發炎與細胞損傷,拉高健康風險。

圖說:波伊丁博士(左)與受試者亞當進行研究測試。(圖片翻攝自鏡報)
電子煙比紙菸有更大的健康風險!
英國國民健康局(NHS)多年來主張「電子煙比吸菸危害小得多」,對紙菸採取嚴禁,但對電子煙採取寬鬆政策。然而這個新研究結果卻顛覆了這一觀點。波伊丁博士強調:「電子煙因便於隨時使用,使用者無意識地頻繁吸入高劑量尼古丁及其他有害物質,導致更大的健康風險」。
波伊丁博士指出,吸菸者通常需要找尋特定地區點燃紙菸,吸完一根才會停下來,但電子煙可以不間斷地使用,隨時隨地不受限的使用,這使人更難控制吸入量。他警告,這正是電子煙比紙菸更危險的地方。
電子煙才吸2年,3天內就可吸進12包紙菸的尼古丁
從沒吸過紙菸、參與研究的25歲碩士生亞當(Adam),兩年前開始使用電子煙。亞當一開始使用約500 口的拋棄式電子煙(尼古丁含量約1.5包~2包紙菸),能用好幾天,但越抽越快,不久後一天不到就吸完。最近亞當開始使用 3,500 口的拋棄式電子煙(約12包紙菸的尼古丁含量),理論上可用一至二星期,但他坦承3天內就抽完了!
另一名 33 歲的研究參與者瑪琳(Marine)則表示,她為了要戒菸而改抽電子煙,卻發現電子煙更難停下,且自己比以往更容易喘,對健康狀況感到擔憂。
別再被「電子煙較安全」的迷思欺騙
馬偕醫院台北社區醫學中心主任黃偉新醫師指出,電子煙有時尚酷炫的外型與各類香甜味,少有傳統紙菸殘留的菸臭味,尤其年輕人相信電子煙商「電子煙比紙菸安全」的說法,而不以為意。黃偉新強調,電子煙同樣會嚴重影響心血管健康與認知功能是驚人的發現,吸電子煙的影響,遠比我們過去認為的更為嚴重。
高雄榮總戒菸治療管理中心主任薛光傑醫師指出,電子煙不僅有二手及三手菸的危害,還更容易上癮、更易成為多重菸品使用者,現在證實還可能帶來無法挽回的心臟病、中風與失智等健康風險。面對網路社群舉目可見的電子煙廣告販售,甚至招牌高掛的電子煙商店,政府應採取更積極行動保護年輕人健康。
董氏基金會指出,台灣已明文全面禁止電子煙,然而網路社群上廣告與販賣訊息相當氾濫,也經常可見年輕人使用電子煙,甚至成為K他命、大麻、依托咪酯等毒品的使用載具。董氏基金會呼籲,除了取締違法販賣、廣告與使用,更要追溯源頭確實取締,而對於辯稱只是持有,以逃避法律者,請政府研擬修法明文禁止,此外亦請跨部會單位聯手擬定出完善配套措施,以落實菸害防制法全面禁止電子煙及未經審核通過的加熱菸、保護兒少的規定。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