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川普總統的策略
川普總統從1月20日就職以來,不斷推出新政策。然而,有些措施讓人感到不安,甚至感覺有些不理性。只是,看看美國今日所面臨的雙赤字情勢,不難理解其用意。 首先,財政赤字和龐大的國債是非常難解的習題。看看美國的「國債鐘」(U.S. National Debt Clock : Real Time ),聯邦政府債務累積達36兆美元,已經超過1年的GDP(29.6兆美元)。聯邦政府每年5兆美元的稅收中,有20%用於支付借款利息。所以,川普必須找世界首富馬斯克來幫忙想辦法,解決財政問題。美國人稅負已經很重,增加國內稅窒礙難行,只能提高進口關稅和撙節開支。USAID(美國國際開發署)和WHO先被拿出來祭旗。至於進口關稅是否提高,則還要看貿易對手的反應。
此外,要求盟邦增加分擔國防支出,以及設法結束烏俄和中東的戰爭,俾減少對外軍援,也是一條途徑。這一方面,川普採取的策略,似乎是製造鯰魚效應,以「芒果乾」刺激各友邦掏出錢來,加強自我防衛能力。例如,放話接管巴拿馬運河,讓巴拿馬自動退出中國的一帶一路計畫。放話併吞格陵蘭和加拿大,藉以提醒各友邦,關注中俄極權主義集團在北極的活動。放話清空加薩走廊,其實意味著美國不想花錢參與加薩的戰後重建。不讓歐盟參與烏俄戰爭的和平談判,更是超出一般專家的理解。但接下來,英國首相施凱爾表態:「準備好且願意」派遣英國軍隊前往烏克蘭協防,澤倫斯基也出來呼籲,建立一支歐洲軍隊,多少透露出一些端倪。傳統以來,美國主張由北約負責歐洲的防衛,多年來反對歐盟建立聯軍。這一次故意不讓歐盟坐上和平談判桌,有可能是以退為進,打算讓歐盟承擔起抗俄的全部責任。
第二個美國難解的習題,就是貿易赤字持續惡化。2024年商品與勞務貿易赤字超過9千億美元。影響所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債務國。最新的統計顯示,2024年9月底美國的國際投資部位淨額為負值23.6兆美元。然而,這一次可能無法複製1985年的廣場協議,因為,最大赤字來源是中國、墨西哥、和歐盟。美元對人民幣和歐元大幅貶值,可能危及美元作為國際關鍵通貨的地位。看來,只能靠貿易談判來解決問題。
我國也是美國前10大貿易赤字來源國之一。現在,政府已經準備跟隨日本之後,擴大對美投資。只要能夠增加美國人的就業機會,和改善美國的國際收支,川普總統當然會歡迎。我國自美進口,除了軍購和民航機之外,主要還是農漁牧產品和原物料。最近經濟部長也提到採購美國天然氣以代替燃煤發電。無論如何,選擇投資可以增加對臺灣出口的行業,有助於降低我國的進口成本,且比較容易見到臺美貿易赤字改善成效。例如,農漁牧產品和礦產品的加工出口。如果還是不行,或許必須考慮實施對美出口配額。例如,進口美國產品的廠商,可以取得某一比率的出口配額,轉售給出口業者。有出口配額的業者,才能對美出口。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