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澄清衛福部錯誤電子菸丙二醇資訊 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2025/02/11 20:10
188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針對今日衛福部國健署記者會提及的「16歲少女久咳不癒 反覆感染住院竟是因電子菸惹禍」內容,我們對其中部分誤導性內容深表遺憾,並希望藉此機會澄清事實,避免社會對電子菸產生不必要的恐慌與誤解。

首先,該報導將個案的肺部健康問題直接歸咎於電子菸,卻未提供任何臨床證據證明電子菸為唯一或主要病因。疾病的成因往往複雜,包括遺傳、環境、過敏體質及其他生活習慣等因素,單憑個案難以證明電子菸是直接導致肺損傷的原因。

其次,報導中提及電子菸內含的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卻未明確指出該物質本身並非電子菸獨有,而是廣泛應用於藥品、食品及化妝品中的常見溶劑與添加劑,例如霧化吸入型氣喘藥物、奶油、蛋糕等食品中皆含有丙二醇,雖部分人確實可能對丙二醇過敏,但這與電子菸無關,而是一種常見的過敏原。若依此邏輯,難道我們也應禁止含有丙二醇的氣喘藥物或食品?

再者,官方所稱「電子菸比傳統紙菸含有更多化學物質」,此說法缺乏科學依據。相較於燃燒傳統紙菸時產生的7千種化學物質,包括焦油與一氧化碳等已知高毒性致癌物,電子菸的主要成分為丙二醇、植物甘油、尼古丁與食品級香精,並無燃燒過程,因此不會產生焦油、一氧化碳以及菸草煙霧,這也是為何許多國際公共衛生機構(如英國公共衛生部)認為電子菸相較於紙菸具較低風險,並可作為傳統吸菸者的減害代用品。

我們呼籲衛福部記者會內容應以科學證據為依據,而非以個案報導來渲染恐慌。同時,也希望衛福部在面對菸害防制議題時,能夠基於實證科學,而非透過刻意放大電子菸風險來加深台灣社會對其的誤解,在全球許多國家已將電子菸納入世衛減害政策的同時,台灣應以開放態度審視各種減害工具,提供吸菸者更安全的選擇,而非單方面妖魔化電子菸,忽視其潛在的公共衛生價值。

 

起因:

16歲少女久咳不癒 反覆感染住院竟是因「電子煙」惹禍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8540761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