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板橋城迪毅堂擺接社走讀

2023/10/04 12:20
9,129次瀏覽 ・ 64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subtitles off, selected

      板橋城迪毅堂擺接社走讀

      「板橋迪毅堂」俗稱元帥廟,由板橋林家在咸豐年間泉漳械鬥後建立,祭祀戰死的武師、壯勇,主神為原住民潘徐財。據清初「墾照」紀錄,清康熙至乾隆年間初附清國。漳州漢人林成祖開發商,鑿引新店溪水挖圳入擺接社地,設公館收佃租。乾隆13年,有擺接堡名稱,堡街設在板橋街林家宅厝一帶。乾隆13年,有擺接堡名稱,堡街設在板橋街林家宅厝一帶。乾隆29年,已不見擺接社名稱,而擺接堡內也從一莊增為十三莊。板橋城牆高一丈五尺,寬二尺多,共有東.西.南.北.小東等五門。

      照片

        

      照片

      「板橋接雲寺」又稱「觀音媽廟」建寺迄今一百六十多年歷史,因悠久歷史,與板橋開發息息相關,是民間生活、信仰、祭祀的重心,信徒遍及各地,尤以擺接13庄為多,工商時代,時代變遷,香火依然鼎盛。以前接雲寺前有公館溝,這條溝流經湳雅溪注入大漢溪,通到另一頭的新莊萬華。當時擺接社人都是坐著獨木舟來來往往做鹿皮農產生意。一下了船,人們用走路扛著貨物進出擺接堡地。為了方便人們往來新莊、萬華,就在溪上架設兩片木橋當做橋,所以在百年前改擺接堡叫「枋橋」。民國九年那時日據治臺灣時又把「枋橋」統一稱為「板橋」

      照片

        

      照片

      「擺接社」的位置約在現今的板橋市社後地區香社里中正里內,擺接社較早接受漢化,融入清廷社會系統,不僅參與投資開墾,也參加科舉考試,早在清乾隆初年間擺接社頭目「潘國泰」,已參加台北的拓墾行列,以增加稻穀生產。

      「湳仔」以前這裡的水田,土質鬆軟,一腳踩進水田裡,因地質不堅實,就陷下去了,故稱湳仔田,現市場叫做「湳仔市」。湳仔溝運孕人文、古廟、林本源園邸等,與大漢溪連結,是親近大自然的好去處。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板橋


      你可能也會喜歡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