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探訪遺失的聚落 桃園龜山過溪聚落

2023/07/31 11:03
24,277次瀏覽 ・ 5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9
檢舉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subtitles off, selected

      OS 桃園龜山過溪聚落

           是目前台灣

          少數尚存的聚落之一

          它的前世今生

          從養雞場到國民政府難民營

          再到個人藝術家進駐

         目前是藝術生態

         為搶救具有歷史性聚落不致消失

         郝秀慧女士在此租屋居住30年

      SB我們提報大房子跟這個當古蹟

          五比二兩個人同意三個人不同意

          不同意原因 就我剛講的

         現況跟過去差太多

         因為房子失敗

         我試試看用樹

         所以我就報了十三顆

         我們掛樹牌的一共12顆

         這12顆是以他們

         當時蓋房子的邊界去盤點

      OS當初容納百人的難民營

          屋樑仍是原木骨架

         紅黑屋頂瓦片

         為不讓聚落消失

          她邀請專家協助

         老樹照顧 生態環境修復

         以鵝卵石恢復蓄水池

         辦文化景觀生態教育

         出版地方誌

      SB 那也因為土地開發的關係

         我們怕不能在這個地方居住

         所以我們就提了

         文化古蹟的保存

         跟老樹的保存

      OS這次有桃園社大

         中壢社大公民記者班

         老師及學員參予活動

         聽聽他們的說法與感想

      SB你可以看到這一群人

         剛好是很有熱情地去

         守護她的故鄉的開始

         我帶我們同學來

         最主要的一個目的

         讓你了解在桃園

         在我們周遭

         隨時都有很多人

        不是非常自私的

         關心自己

         而是在關心這塊土地

         這塊土地的歷史

         人文產地景

         透過公民記者的採訪跟參訪

         我們在看了感動之後

         我們怎麼樣把這些故事呢

         透過公民新聞報導出去

         讓更多人知道分享

         這就是我們公民記者

         最主要的任務

      SB很特別一進來

         就很多生態植物

         接觸到這個老師跟我們講解

         這裡其實看起來

         說真的不怎麼樣

         但是就是說走進來之後

         你會發現她很多的故事

         像這裡面有住了八戶人家

         其中一顆楊桃樹

         非常非常的大

         而且很壯觀

         我們通常看到一些果樹

        都是長得非常的低矮

         可是這顆它長得非常茂盛

         在這麼一個生態環境裡

         去感受這大自然的美好

         我覺得這次的採訪

         別有意義真的很棒

      OS 在樹與人之間

         關係緊密相連

         帶有歷史價值的過溪聚落

         希望在郝女士與住戶的努力下

         能以景觀文化資產保存

         展現在世人面前

         公民記者 Tracy Lin

         桃園龜山報導

      桃園龜山長壽路242號


      你可能也會喜歡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