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豆」春鬥 朴石文化體驗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 鄭喻心、范得安/嘉義東石報導】

朴子數位漫步計畫於3月25日舉辦「春鬥(豆)」文化體驗活動,邀請民眾走訪踏查涉及「砍樹種電」時事問題的港墘農場造林地,並一起下田種植黑豆,計畫在黑豆收成後舉辦釀造醬油的體驗活動,找到屬於東石和朴子的文化特色。

朴石連線豆起來 種豆製醬通通來

朴子市的高明寺在百年前曾以醬油釀造為業,鄰近的東石鄉則多種植雜糧,朴子數位漫步計畫以朴子溪流域為脈絡串起「朴、石」連線,舉辦文化體驗活動「春鬥(豆)」。

我們現在正位於朴子溪畔的圍潭村,參與者們正在透過下田親手種植黑豆來認識東石和朴子的綠水、綠食、綠生活,希望透過食農教育活動來和這片土地建立更深的連結。

朴子數位漫步計畫主持人 蔡順仁:「找種黑豆的小農,所以我們就想『春播』,春天原本就是一個播種的季節,我們就來種黑豆!」

活動參與民眾:「體驗到不同文化,因為在馬來西亞很少會有這種文化體驗的活動。」

砍樹種電的問題 實際走訪告訴你

在前往農地的路上,一行人也實際踏查涉及砍樹種電問題的造林地,是否應該砍樹在此設置光電板呢?活動結合時事帶領大家了解植被與在地人生活的關聯。

活動參與民眾:「跟我一開始想像的不一樣,我一開始可能是覺得說只是單純來體驗一下種田的這種農夫的感覺,沒想到他們背後還有用地的問題,還有整個文化跟他們在地人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

不再只有宗教 翻轉形象認識朴子

蔡順仁表示,朴子過去的文化活動幾乎都與宗教相關,因此想做的是透過更多不同的文化體驗活動來尋找這裡的文化形象。

朴子數位漫步計畫主持人 蔡順仁:「朴子其實它文化歷史大家都是認為很有底蘊,可以上推到三四百年的,但現在來說忽然發現朴子的文化活動,它其實沒有一個特點。以朴子溪作為脈絡,來思考這些田野調查、文化活動的話,它似乎是可以更容易去找到跨越時間、空間的脈絡去談論整個地區的一個文化形象。」

社區再造需齊心 架設平台拼交流

計畫邁入第五年,最困難的是每個人的想法不同,要怎麼讓在地鄉親一起為家鄉努力是一大難題。

朴子數位漫步計畫主持人 蔡順仁:「透過文化歷史找到最大公約數,把他們聚集在一起去成就一件事,這是我覺得在地方做,最難的一個『人』的問題。」

朴子數位漫步計畫主持人 蔡順仁:「很多社造工作常常都是變成你一個人要是很強的人拉著大家走,可是後來像我們文化部的輔導老師吳盈慧老師就是告訴我:『千萬不能這樣,因為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個人一垮,一切都歸零再次重來。』所以我們要創造出來一個模式、一個平台。」

蔡順仁表示,未來希望透過募資能夠順利架設平台,讓有志為東石和朴子盡心力的人們可以互相交流,重振文化風采。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08.03.13

中正E報

加入時間: 2008.03.13
4,531則報導
2,200則影音
577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9:43

山豬吊禁用? 保育與文化的拉扯

2024-06-10
瀏覽:
6,510
推:
4
回應:
0
8:20

理髮旋轉燈 帶你進入美髮摩登

2024-06-10
瀏覽:
3,400
推:
1
回應:
0
10:00

歷史轉身 蔗田間的軌道記憶

2024-06-10
瀏覽:
3,362
推:
1
回應:
0
2:45

眠月線 沉睡於山林的秘境

2024-06-04
瀏覽:
6,039
推:
3
回應:
0
2:54

視障按摩師 超越偏見的自立之路

2024-06-03
瀏覽:
3,613
推:
0
回應:
0
2:21

走進社區大學 與在地緊密連結

2024-06-03
瀏覽:
3,519
推:
0
回應:
0
3:01

美麗建築成蚊子館 無人管理挑戰

2024-05-27
瀏覽:
5,107
推:
1
回應:
0
2:53

嘉義獨特廟宇文化 民雄騎虎王廟

2024-05-27
瀏覽:
3,884
推:
0
回應:
0
3:00

藝術之後 文物修復的情與理

2024-05-27
瀏覽:
3,351
推:
1
回應:
0

嘉市無形文化資產 隍義堂什家將

2024-05-20
瀏覽:
3,245
推:
0
回應:
0

春「豆」春鬥 朴石文化體驗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758篇報導,共12,892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758篇報導

12,892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