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捏茶壺 展現獨特風華onTV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 路敏、李宣萱/嘉義中埔報導】

 

片長:2分59秒

 

手捏壺為手作藝術,有別於常見的手拉坯茶壺,手捏壺全仰賴人的雙手捏形塑造,創作時間長,但是作品皆為獨一無二。嘉義有一對夫婦,兩人喜歡藝術,因緣際會下開始學習手捏壺製作,除了自己創作,未來也希望將手捏壺的技藝繼續傳承下去。

 

內文

 

夫妻攜手 傳承手藝

 

嘉義縣中埔鄉有一對夫婦,兩人閒暇之餘喜歡創作手捏壺,不仰賴機器,運用雙手打造出一個個屬於他們的作品。

 

手捏壺創作者謝定士:「做手捏壺時間大概二十五年了,其實最早玩陶藝不是從手捏壺開始做,是從嘉義比較出名的交趾陶,然後進到手拉坏,後來因為發現手捏壺有他的獨特性。所以我們就一起進入手捏壺的世界。」

 

手捏壺創作者蔡麗華:「在我的作品裡面你會看到很多大自然的紀錄。因為先生都是做樹狀壺比較多,(我們)風格不一樣,(為了)要有所區分所以我都是做圓形壺比較多。」

 

手造藝術 傳遞人情溫度

 

手捏壺依賴雙手塑形,沒有機器的輔助,少了工整的弧度,卻多了一份溫度。

 

手捏壺創作者蔡麗華:「基本上一把壺,就是要有壺身、壺嘴、手把、壺蓋。壺蓋的話要有牆、鈕。那一把壺,我們壺嘴位置叫做流。你要流一定要讓他順暢,這樣在出茶湯時才不會有阻塞的現象。」

 

手捏壺創作者謝定士:「一般量產的東西在手捏壺上是沒有辦法的,像我們講的拉坯、壓模、灌漿,這些東西可以很快速地大量生產。那手捏壺因為是靠雙手,慢慢點點滴滴做,所以基本上他的產量都很稀少,每一支作品都是世界唯一。」

 

專注創作 陶冶心靈

 

製作手捏壺耗時耗力,需要耐心地長時間專注。除了培養耐心,謝定士與蔡麗華同時也在創作過程中得到不一樣的體悟。

 

手捏壺創作者謝定士:「在燒陶過程裡面,它不會說百分之百的成功。在早期會很挫折,但是慢慢的,當然後來技術也比較成熟,比較能接受東西在製作過程中一定會有它壞掉的程度,那相對在這個過程中對於自己的生活磨練和事情的看法也會改變。」

 

 

傳承工藝文化 漫漫長路

 

謝定士與蔡麗華對創作的堅持和執著,親手打造了一個個賦予情感的茶壺。文化需要被保存,手捏壺工藝需要更多人投入創作,將這份溫度繼續傳承下去。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3

加入時間: 2008.03.13

中正E報

加入時間: 2008.03.13
4,450則報導
2,143則影音
555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9:59

以土為鑄 陶雕大師的不凋之美

2023-06-19
瀏覽:
19,899
推:
2
回應:
0
9:48

身心障礙運動 有愛無礙

2023-06-19
瀏覽:
41,714
推:
1
回應:
0
9:04

讓障礙者自由:自立生活的未竟之路

2023-06-19
瀏覽:
21,845
推:
45
回應:
0
2:55

「ㄨˋ自身」 李明杰小型創作展

2023-06-12
瀏覽:
11,839
推:
0
回應:
0
3:00

無聲麵店 聽障者的一片天

2023-06-12
瀏覽:
21,173
推:
198
回應:
0
9:54

綠豆嘉義人 找回記憶中的朴子味

2023-06-12
瀏覽:
29,253
推:
413
回應:
0
2:51

「廢」欲清 海廢監測一起來

2023-06-05
瀏覽:
15,328
推:
3
回應:
0
2:52

白色浪潮 來去溪口看拉麵線

2023-06-05
瀏覽:
18,358
推:
3
回應:
0
2:59

乘風呢喃歷史記憶 社區講堂開講

2023-06-05
瀏覽:
12,565
推:
1
回應:
0
2:59

轉啊轉 溪口國小有陀螺

2023-05-29
瀏覽:
19,899
推:
3
回應:
0
3:30

手捏茶壺 展現獨特風華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1,897篇報導,共12,491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1,897篇報導

12,491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