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松山社大師生共學--同遊探溯基隆河拾掇

2016/05/18 16:03
4,336次瀏覽 ・ 53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0
檢舉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subtitles off, selected

      照片

      5月14日趁著週末假期,松山社大特別舉辦「文史生態師生共學研習-- 藍綠双路遊

      ,探溯基隆河活動」,以松山社大所在地之基隆河為主題,邀請任課老師、各社團

      幹部、各班班長前往基隆河上、下游探溯,共遊共學。

      周俊男主任秘書及校方工作人員帶領師生,一早自學校乘遊覽車出發,

      照片

      由板橋華江碼頭登上藍色公路遊船,開航後,交由臺北文史生態遊學-吳智慶老師

      導覽沿途文史生態。

      吳老師提及台北城沿革 : 台北舊稱「大加臘堡」,直到清朝光緒年間才出現

      「台北城」稱謂,依原住民語所發之音「大加臘」,實為「大沼澤」之意,

      後翻譯成「凱達格蘭」。

      照片

      又介紹重陽橋、淡水河邊大稻埕發展歷史、三重埔由來、社子島沉浮故事、中間

      經過蘆洲、五股、關渡,

      照片

      見到關渡大橋、水筆仔紅樹林。

      照片

      一行人經關渡上岸,參觀關渡宮-財神洞、宮左側-鄭成功三將軍廟等古蹟,接著

      發車至瑞芳侯硐國小進行交流研習。

      照片

      席間秦玉琪老師分享師生共學理念,於教學過程中,秦師體認社大學生眞乃卧虎

      藏龍,許多已是各大學科系畢業,在職場中練就一身本領,再進入社大學習不同

      領域課程,教師若能重視學員經驗世界,稍作調整,協助其發展出自主學習能力,

      必能發揮學員潛能。

      照片

      基隆河河川巡守隊王勝欽隊長分享:巡守隊當初向台北市政府認領責任區,由

      成美橋至大直橋,巡守河段約6.6公里,在政府水利施作方面,無疑發揮民間監督

      力量。
      去年復興航空空難,亦發揮巡守功能,隊員燕君廸,製作即時公民新聞報導此

      空難事件,內容登上國際媒體,可見社大成員中,各行各業精英薈萃。

      電腦班班長李麗菁分享: 走入電腦班學習者,不乏年齡較大者, 多半對粗淺電腦

      問題不敢發問,因此以學習過來人身份,班長極易成為老師與學生溝通之最佳橋樑。

       

      交流研習告一段落,全體師生前往侯硐山村漫步采風,

      照片

      與公民記者老師陳淑敏及公民記者燕君廸沿瑞芳柴寮路,尋得一家「柴油機車庫

      咖啡屋」,店家室內設計頗具匠心,喝一杯濃醇咖啡,無比暢快!

      照片

      接著參觀礦業博物館、壺穴、礦工宿舍,

      照片

      沿河谷幽境,賞鐵道風情,及運煤拱橋,途中趁隙訪問「里人唯美社團社長何麗文」

      ,該社團以舉辦社區公益活動為主軸,服務老人、親子、身障團體為對象。

      隨後進入侯硐火車站旁遊客中心 、

      照片

      逛猴硐貓街;校方更體恤大家為免舟車勞頓,由肚皮舞老師帶領大家作柔軟筋骨

      活動操,方才上車。

      照片

      接著前往上游,堪稱整治基隆河水患功臣-員山子分洪道, 觀察如何做分流、

      引河水入海等工程。

      在青山翠谷巡禮旅程中,不僅了解基隆河文史生態,欣賞沿途風光美景,誠如曾任

      教師之河川巡守隊員-周絹作詩詠讚基隆河美景曰:悠悠基河水,源源不絕來,

      徐徐涼風至,談笑話匣開。

      校內師生盡情知識分享、經驗交流、凝聚感情,社團幹部充分介紹各社團特色,

      各科老師亦就所長,結合活動宗旨,做不同項目指導,體會社大學員在不同課程

      中成長之軌跡,經歷不斷腦力激盪,從而發現師生共學彼此合作已展現新契機,

      成就日後發展共學平台之雛型,藉此活動,更可提升將來對社會公益貢獻之價值。


      你可能也會喜歡

      南港新莊仔埤塘

      Tai Alice
      3,300 0 0

      愛在大學里

      明華
      4,564 0 27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