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一鈞馬拉威服役 改變人生

地區:
分類:
文字-A A +A

Image 【記者黃惟伶、陳怡君/台北報導】「在去非洲前,我從來沒想過會成為一位感染科的醫生。」第一屆外交替代役男羅一鈞說。一年十個月在馬拉威服役的日子,讓他看到了愛滋病對馬拉威的摧殘,回台後,他選擇了當時台灣很冷門的感染科,並進疾管局擔任防疫醫師。在非洲服役的經驗,不僅使他更珍惜現在的生活環境,也讓他對醫病關係的本質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在馬拉威,十五歲以上的成人有百分之十五的愛滋帶原率。羅一鈞說,「在那邊看HIV比我看過的高血壓、糖尿病都還要多。」馬拉威醫療團曾到當地大學辦過捐血活動,收了二十五袋血,其中有五袋就是HIV陽性,雖然這些大學生現在還沒有症狀,但預估約五、七年後會發病,然後大概一、兩年就去世,所以頂多再活個十年,當他們可能正是各行各業的精英份子時就去世了,對於當地的社會經濟是很大的損害。

非洲資源的缺乏,所造成的醫療不平等讓羅一鈞印象深刻,曾經有一個罹患糖尿病的七歲小女孩,需要長期注射胰島素,但胰島素需要低溫保存,可是當地沒有電、沒有電冰箱,使得小女孩的病情難以控制,醫院裡的英國醫師預估女孩可能活不過十歲,「在台灣這個病一定可以控制,但在那邊這種慢性的病會讓人很快死掉」羅一鈞說。

在非洲服役時,有一個藥師拿了一盒利尿劑大約二十支給羅一鈞,但二十支的分量只足夠給一個病人使用,因此他必須在住院的四、五個病人當中自己評估,誰還可以救得回來就給他用,羅一鈞說,那是扮演一個上帝的角色,是一個倫理上很大的挑戰。

有些在台灣的觀念是否適用於非洲是必須注意的,在台灣我們可能可以投入很多資源去救活一個病人,因為台灣資源很多,可是在非洲就必須考量當地的成本效應。

羅一鈞表示,當時醫療團將一盒抗生素給一個醫生使用,那位醫生為了搶救一個治癒機率很低的病人,不到一個禮拜就把藥用光了,但後來那位病人還是不治,因為那位醫生是用台灣的觀念,覺得他不能眼睜睜看那個病人死,就先把手頭上的資源用完再說,然而,後來醫療團卻因此沒有那種藥可以使用。 Lo[4]

在非洲,醫病關係很單純,所有人都是公費醫療,看病只要二十元掛號費,大家都是享受很平民化的醫療,雖然有的病人很難治癒,羅一鈞只能盡量減輕他的症狀,但病人對醫生都充滿了感激,所以他很喜歡馬拉威的醫病文化,也一直想再回馬拉威服務,他曾和當地人訂了一個口頭約定,等他回台當六年住院醫師會再回去,然而今年初馬拉威卻和台灣斷交了。

羅一鈞說,馬拉威人很樂天,由於他們的平均壽命只有三十九歲,馬拉威人不會覺得生病或死亡很可怕,「對於生死他們看得比台灣人看得淡很多。 」 馬拉威人共享共有的觀念很深入,也沒有什麼儲蓄的概念,所以「借錢在那邊是很常見的事」,羅一鈞說,醫療團的司機在當地算是高薪,每到月初發薪水,他回到家,家門口就會有一排人等著跟他借錢,所以當地有一個習慣,男生領到薪水,回家前一定會到酒吧大醉一場,至少讓自己先享受完再回到家,因為錢一拿到家就通通發光了。

由於現在當兵的役期縮短,外交替代役男實際在海外服役的時間只剩十個月。羅一鈞指出,役男大概要半年工作才會上手、了解當地文化、開始想自己可以做什麼幫助他們,可是再來就要回台灣了,這樣對於替代役男是很可惜的,因此他相當鼓勵醫療外交替代役男,如果服役完,仍有時間與意願可以留在當地,不管是當志工或是當短期的團員,繼續多體驗一下當地的生活。

「那時我出去就是抱一個想法,就是我是要去奉獻,沒有那麼偉大,但至少是體驗看看『奉獻』這個事情自己可以做到什麼程度。」羅一鈞說,那時曾有一些國內的專家到當地視察,覺得當地很特別,可以做學術研究、發表論文,然而羅一鈞告訴他們,他想體驗純粹奉獻的感覺,所以不想利用他們做研究。

此外,羅一鈞因為看到一些外交替代役學弟的部落格裡,很多都是服役時玩樂式的內容,他認為雖然那是認識當地文化的過程,但還是要思考如何去幫助當地人,不管是幫到多少,畢竟這是一個很難得的服務機會,他建議欲申請外交替代役男的人要先確認自己是否喜歡奉獻和服務,而不是只是抱著玩樂的心態服役。

※延伸閱讀:非洲小醫師" 慚愧的幸福 【羅一鈞】

圖說一:羅一鈞醫生。記者陳怡君/黃惟伶攝

圖說二:羅一鈞醫師於當地服務情形。照片由羅一鈞提供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好奇寶寶

寫完回應,看到作者是生命力新聞,可否請轉告羅醫師本人的回應。謝謝!

好奇寶寶

看了您的文章,想起其實我們的原住民,早期鄉下地方的人,也是那種樂天知命的文化。很多物質上的東西都是與人分享的。小時候,住在板橋林家花園,鄰居的門都沒有關的,小孩子到處隨意到別人家玩,每一個房間都去,沒有人會覺得有隱私或不妥的問題。隱私似乎是吸收西方文化後的事情,自己現在也覺得別人問薪水多少、幾歲等等,很沒禮貌!是沒水準的!

對了,請在公民新聞平台上,用「長生學」搜尋相關文章,也許能量醫學是在那些醫療資源缺乏的地區推行,也請您到各地愛心調整站,親身體驗宇宙能量的不可思議。

2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66則報導
2,271則影音
707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08

劉啟葦返鄉 用水簾溫室 立體化種香菇

2024-04-17
瀏覽:
1,552
推:
1
回應:
0
2:48

辦詩報、做廣播 府城舊冊店守護台語文學

2024-04-15
瀏覽:
2,319
推:
2
回應:
0
1:49

女同志出國生子 盼台灣開放同婚人工生殖

2024-04-10
瀏覽:
4,293
推:
2
回應:
1
3:10

李子銘用三種好菌 養無毒魚蝦

2024-04-08
瀏覽:
5,081
推:
1
回應:
0
2:23

不老棒球 八十歲球員揮出新人生

2024-04-05
瀏覽:
12,304
推:
47
回應:
0
1:56

林口有機村 種給自己吃的有機蔬菜

2024-04-03
瀏覽:
6,026
推:
0
回應:
0
1:43

輝耀有機農園 打造社區菜市場

2024-04-01
瀏覽:
6,787
推:
2
回應:
0
2:54

茂林牧場的友善雞蛋 快樂的雞生快樂的蛋

2024-03-29
瀏覽:
5,183
推:
0
回應:
0
3:00

排灣族夫妻翻新琉璃珠 荷蘭人越洋來觀賞

2024-03-25
瀏覽:
5,921
推:
0
回應:
0
2:10

不被成衣打敗 日新西服堅持手作

2024-03-22
瀏覽:
4,689
推:
0
回應:
0

羅一鈞馬拉威服役 改變人生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25篇報導,共12,789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25篇報導

12,789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