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溼地成清流 灌溉排水都暢通
【記者林昱均、柯伶穎/彰化縣報導】人類因為自己的私慾,,不斷地想與大自然搶土地而填海造陸,因此在台灣的西部沿岸,地層下陷、海水倒灌的情形不勝枚舉,由於部分地面低於海平線也導致很多廢棄窪地的產生。鹿港鎮南勢社區,運用水生植物、造景方式配合當地的農田環境,將本來是廢棄窪地的地方,改造成洋仔厝溪人工溼地水質淨化系統,將廢棄的窪地再利用成濕地廣場。
洋仔厝溪人工溼地水質淨化系統是S型的水源造景地,引水口一端引入農田及生活汙水,流進水生植物區循環,水生植物如蘆葦、荸薺、大萍、聚藻等,吸收水中的鉛、汞、鋅、氮氨等成分,淨化後的水再經由另一側排出讓當地的農田能再度灌溉使用。而枯萎的水生植物也能作為另一種肥料使用,整體形成一個綠色生態的循環。河川的水質改善了,社居居民也多了一處休閒遊憩的綠色空間,這套自然的水質淨化系統更是生態景觀的教學研究場地。
![]() |
圖為改造後的廢棄溼地 圖片為南勢社區所提供 |
![]() |
圖為南勢社區官網提供,解說人工溼地生態池的永續發展方法 |
社區積極參與 不打無謂廣告
當地居民林柏松說:「維護造景的乾淨以及解決排水堵塞,都由社區的志工一手包辦。」周末假日,社區會安排志工隊進行「晨掃」,早上七點集合掃整個社區的各個環境,包括南勢十景及排水系統。林先生又說:「有時候掃的很累阿,從早上七點到十一點還沒掃完。」由於是S型的水道,很容易有泥沙或一些小型垃圾的堆積在轉彎處,這也讓這些志工要花費很多時間去處理一個大麻布袋或一個便當盒,除了加強社區垃圾不落地觀念,也得確實做好垃圾分類。
「我們和別的社區不一樣,在學校方面,只做一般的海報宣傳,因為最大的宣傳就是社區實景的實例。」在灌溉水源區擔任導覽員的陳先生說。社區並沒有特別去國中小宣傳,但有興趣的學生自然會看海報過來報名志工訓練,整個南勢社區的優雅農村空間與建設,也吸引了不同的社區與學校參觀取經。許進興先生解釋,因為社區已經打造出了口碑,今年甚至勇奪全台最佳環境社區,打敗了以往的勁敵高雄市,所以實例就是最大的宣傳方法。
![]() |
圖片為南勢社區提供,社區志工每周日都會有安排社區打掃活動 |
延伸閱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