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正隆行 一縷煙,一份心:金紙差異一次看懂

2025/11/22 13:29
23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3
檢舉

在台灣,燒金紙從來不只是儀式。火光亮起、煙霧升起,那是人們向天地、向祖先、向內心深處的祈願。而在這條縈繞百年的文化之路上,有些人默默守著
傳統的形狀,其中就包括在台中第二市場裡站了半世紀的 正隆行金紙香鋪。
老店的 游老闆 說,金紙看似簡單,其實有許多細膩的分類與講究。依循民間習俗,金紙大致分為兩類:金紙給神明、銀紙給祖先。兩者象徵不同的敬意。
而日常祭拜中常用的 四方金,則是神明、祖先皆可收受的通用款。這些分類,不是規範,而是傳承千年的細心與禮數。
材質的背後,也藏著時代變化的痕跡。游老闆說,傳統金紙的主要原料是 竹纖維,但因台灣竹紙製造逐漸萎縮,如今多數依賴進口。相較之下,以 紙漿製成
的金紙,由於使用區域集中、量不大,反而能在台灣本地持續生產,維持小規模卻純熟的工藝。
不同材質,也會讓火焰呈現不同的姿態。
金口金紙因為紙張較厚、摺法蓬鬆,內部空氣流動較快,於是燃燒得亮、也快,使人感覺像是瞬間直達天聽。
而 台灣製紙漿金紙紙質較薄、縫隙較小,燃燒得慢一些,像是一段逐字、穩穩訴說的心願。
游老闆在市場裡看過無數人前來購買金紙,有的細問用途,有的只是默默挑好、安靜離開。他總是微笑著說:
「金紙沒有哪一種比較好。只要心是誠的,神明跟祖先都會知道。」
在快速變化的時代,人們可能對金紙的分類與材質已不若過往熟悉,但每逢祭拜,雙手捧起金紙的那一刻,依然延續著同樣的敬意。文化會調整、材料會變
化,但心意從不會因為形式而失色。
於是,那些火光、那些灰燼、那縷輕煙,不只是傳統的一部分,更是正隆行,以及游老闆一生守護的溫度。
因為金紙如何選擇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願意被傳遞出去的那份心意。


你可能也會喜歡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