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WHO 指引建立台灣電子菸稅制 王郁揚:納管比禁止更能維護國民健康
WHO position on Tobacco Control and Harm Reduction20251112。
台灣電子菸「全面禁止卻全面失靈」,青少年使用率不降反升、依托咪酯(Etomidate)入侵,甚至吩坦尼芬太尼也被提出濫用疑慮,引發董氏基金會與家長教師團體高度關注。世衛菸草減害專家、台灣菸草減害研究院創辦人王郁揚今(15)日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已明確指出:所有菸草、尼古丁與相關產品,都必須置於嚴格法規之下,包含限制尼古丁濃度、禁止加味、加上健康警示、全面禁止廣告與網路銷售等,因此,台灣當前的「類菸品全面禁令」反而造成黑市氾濫,讓未成年人反而更容易取得電子菸,他強調:「依 WHO 架構『重建菸害防制法制度』,比假禁止更能真正維護年輕人與國民健康。」
禁令失效、黑市橫行 非法電子菸成青少年最大風險來源
王郁揚指出,台灣目前政策只靠《菸害防制法》採「全面禁止」策略,但在實務上完全無法阻止非法菸品流入,大量來源不明中國製的高尼古丁拋棄式電子菸充斥網路自假平台、IG、Threads,反而讓青少年更容易接觸高濃度尼古丁。
根據 WHO 最新全球趨勢報告,全球已有超過 1500 萬名 13–15 歲兒童使用電子菸,王郁揚指出,這與台灣現況高度一致:「當你禁止一切產品時,合法廠商退出市場,剩下的只有黑市與走私商,這就是青少年變成最大受害者的原因。」
王郁揚:WHO 的方向不是禁,而是「高標準監管」
王郁揚指出,WHO 在 2025 年發布的最新立場文件中已提出明確方針,各國政府若允許商業化,必須對電子菸施以最嚴格的公共衛生管制,包括:
- 禁止販售予未成年人
- 禁止網路、遠端與社群平台銷售
- 全面禁止廣告、促銷與代言
- 限制尼古丁濃度
- 禁止香味(如水果、糖果、薄荷等)以降低青少年吸引力
- 要求大型健康警示與完整成分標示
- 課徵特定菸品稅,抑制濫用、防止價格過低
他強調:「WHO 給的不是『全面禁止』,而是『全面管理』,台灣現行政策與 WHO 差異極大,因此導致政策成效極差。」
「納管+抽稅」比禁令更能讓年輕人遠離危害
王郁揚表示,對電子菸抽取特種菸品稅,是國際常態,並具有三大功能:
- 價格提高 → 青少年不容易取得
- 納管合法市場 → 黑市與走私空間縮小
- 政府掌握成分、來源 → 降低摻藥、化學污染等重大風險
他指出:「禁令不是管理,納管才是管理。若政府無法掌握產品,青少年就會成為第一線白老鼠。」
王郁揚:台灣需要的是「真監管」,而不是「假禁令」
王郁揚表示,過去十年台灣在菸草政策上投入大量資源,卻仍無法阻止違法電子菸在年輕族群快速蔓延,原因在於「過度依賴禁令」而不是「建立監管制度」。
他建議政府應依循 WHO 架構,立即啟動以下改革方向:
- 建立電子菸製造、進口、販售的完整許可制度
- 制定尼古丁濃度與添加物限制
- 禁止青年吸引性香味
- 強化網路平台的查核與刑責
- 對電子菸課徵特種稅並進行查驗登錄
-
啟動學校與家長的科學認知教育計畫
「保護青少年,應該從黑市手中奪回市場」
王郁揚最後強調:「治理永遠不可能靠禁止,只有把產品帶回法律框架裡,政府才能保護下一代。」他呼籲行政院與立法院正視 WHO 的監管建議,儘速推動抽稅納管制度,讓台灣能真正阻斷兒少接觸電子菸,並確保產品不再成為黑市販子的牟利工具。
Aggressive marketing of e-cigarettes and nicotine pouches is fueling a new wave of addiction among young people.
This is not harm reduction – it’s profit-driven tactics by companies seeking to keep our kids addicted to nicotine.@WHO has released a new position paper on tobacco… pic.twitter.com/0vuGRdb3HL— 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 (@DrTedros) November 12, 2025
參考資料:
WHO position on Tobacco Control and Harm Reduction
12 November 2025 | Position paper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m/item/who-position-on-tobacco-control-and-harm-reduction
https://cdn.who.int/media/docs/default-source/tobacco-hq/whoposition-nov12.pdf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