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鬼仔坑」的再生故事

2025/11/11 07:15
194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6
檢舉

這裏是北投的貴子坑生態園區,過去是陶瓷原料高嶺土的重要礦區,曾因過度開採後結構鬆軟,每逢颱風雨季來臨造成山壁崩塌,人跡罕至,因此有了「鬼仔坑」的稱號。

照片

SB 遊客

以前比較荒廢現在已經有整理過比較乾淨整齊,然後我們可以帶小朋友來,做親近自然的一些的事情這樣子。

照片

經過整治復育後,如今轉型為結合地質景觀環境教育與休閒活動的自然園區,對許多市民來説,週末走在這裏,不只可以運動也是療愈身心的場所。

照片

SB 遊客

它的設施跟步道就是讓你更容易進入這個環境裏面,我覺得是一個對身心來説是一個蠻舒服的體驗。

園區四周山林綠意環繞,遠處可見裸露的岩壁,這裏是全台最古老的五指山層,沿途設有水土保持和地質解説牌,帶人瞭解土地的故事又可以在此休閒活動。

照片

不少家庭趁著假日走進貴子坑,讓孩子親近自然,也在過程中學習觀察生態。從水土保持到生態棲地,這裏就像是一座天然的教室。

SB 遊客

我看到了小烏龜還有小魚跟小鳥,跟一些小小的昆蟲,我好喜歡來這裏玩。

照片

除了親近自然,園區也希望遊客能以實際行動愛護這片環境。

SB 北投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管理員

我們進來我們園區的時候,民眾的東西那個垃圾是自己帶回去,我們這裏沒有垃圾桶。教學園區就是教民眾垃圾不能亂丟。

照片

從礦坑到綠地,貴子坑生態園區的轉變,是一場土地復育的故事。在這裏親子同遊,觀察生態也學習愛護環境,展現出人與自然共存的日常樣貌。


你可能也會喜歡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