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球重拾身障者自信 台北市身障桌協總幹事:看著大家開心揮拍 一切努力都值得
華岡融媒體記者/林咨瑜報導
由台北市身障桌球協會主辦的「114年全民身心障礙桌球訓練營」,延續上半年的熱烈迴響,於下半年再度登場。訓練營不僅提供專業的技術指導,更成為許多身心障礙朋友重拾自信、突破自我的舞台。台北市身障桌球協會總幹事兼教練陳渝蓉表示:「我們希望讓每一位學員相信自己能做到,並在過程中享受打球的樂趣。」
▲身障桌球愛好者們參與「114年下半年度全民身心障礙桌球訓練營」練習。攝|劉維新
台灣的身障桌球運動自民國76年成立「向陽桌球社」以來,歷經數十年發展,從休閒復健逐漸走向競技與推廣。民國86年成立的「台北市殘障桌球協會」是全國第一個身障單項運動協會,民國112年更為現名,結合民間與社會資源,長年致力於推動身障桌球運動,培育無數優秀選手。
陳渝蓉指出,這幾年台灣的身障桌球有顯著進步,無論是訓練環境、比賽制度或社會關注度都提升許多。「越來越多地方都有身障桌球的據點,新的選手也不斷加入。大家不只是來打球,更願意參賽、推廣,讓這項運動更有延續性。」她說。
身障桌球對陳渝蓉而言,早已不只是運動,而是一種生命力量。「這裡很多車禍、天生身體有缺陷的身障朋友剛受傷時不敢出門,但當他們拿起球拍、專注揮拍時,那份自信與笑容是最動人的。」她認為,桌球讓學員重新看見自己的潛能,也讓她在教學過程中獲得成就感,「看著大家開心地揮拍,我都覺得一切努力都值得了。」
▲桌球讓身障者重拾自信,使陳渝蓉(最右)在教學中獲得成就感 。攝|劉維新
訓練營的課程內容多元,包含基本動作訓練、發球與接發球技巧、桌上移位與協調練習及戰術觀念等,並依學員能力分級安排。除了技術指導,協會也注重心理建設與信心培養。「我們不只是訓練,更希望這是一個讓大家學習、交流、成長的地方。」
目前學員年齡層從大學生到中高齡者皆有,課程每三個月招收新生,固定於每週二至四晚間進行訓練,並安排教練個別指導。陳渝蓉強調,桌球是一項不分年齡的運動,「重要的不是年紀,而是那份熱愛運動的心。」
「最重要的是信心。」陳渝蓉語氣堅定地說。她相信,只要勇於嘗試、願意動起來,身障者也能在球桌上找回自我、連結彼此,並在運動中延續那份熱情與成長的力量。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