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大學生面臨社群媒體壓力 文大心輔系主任:別硬撐 要勇敢求助

2025/10/27 13:09
43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華岡融媒體記者/廖苡婕報導

 感到心理壓力時,大學生應勇於尋求協助,避免長期積壓情緒。文化大學心輔系主任邱發忠表示,「課堂分組時意見不合,或在社群媒體看到別人過得比自己好,憂鬱情形就會出現」。他建議,學生可利用學校輔導中心、生命專線或心理健康支持方案,練習正念呼吸和保持充足睡眠,以調適心理壓力。

照片

▲學生在走樓梯時專注於腳步有助於練習正念呼吸。攝|廖苡婕 

 邱發忠分析,目前大學生最常見的心理困擾包括考試壓力、人際關係問題以及未來規劃焦慮。他指出,「有出去打工的人壓力會更大、焦慮」,住宿生活中夜貓子與早睡同學間也容易產生摩擦。使用社群媒體則可能帶來「比較心態」,看到別人過得比自己好,憂鬱情形就會出現。

 邱發忠表示,與以往相比,學生心理困擾呈現新變化。科技發展與社群媒體普及,使學生雖頻繁互傳訊息,但實體互動減少,增加孤立感。家庭因素亦不可忽視,父母的教育方式可能影響子女性格,有人較封閉,有人較積極。再加上高度競爭的學術與社會環境,從升學壓力延伸到大學各項活動的全方位要求,讓學生長期處於高壓狀態。此外,快速變動的產業與 AI 等新科技衝擊,使學生對「畢業即穩定」的想像破滅,對未來感到強烈不安。

照片

▲學生如果有心理困擾的問題,可以前去尋求幫助的輔導中心。攝|廖苡婕

 當學生遇到心理困擾時,邱發忠建議,可透過正式與非正式管道尋求協助。非正式途徑包括向老師、同學或父母訴說心情,正式管道則有學校輔導中心、生命專線、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及張老師專線等。

 邱發忠強調,積極利用這些資源對學生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對學生的日常調適,邱發忠建議練習正念呼吸,並保持充足睡眠,「多數人際衝突往往與睡眠不足有關」。他也鼓勵學生勇於尋求協助,不要硬撐在心裡。對家長而言,不論學生是否住在家中,都應關心子女心理狀態,提供支持與理解,協助他們面對學業與生活壓力。


你可能也會喜歡

▶︎ 02:00
▶︎ 01:57

文大學生等車沒車位

文化新聞台
2,063 1 0
▶︎ 01:53

大學生容易遺失物品

文化新聞台
1,717 0 0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