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基隆潮藝術9/26-10/26
2025基隆潮藝術09/26-10/26
歡迎來基隆吹吹海風,聽聽雨滴,感受“潮藝術”的魅力吧!
基隆海洋廣場的裝置藝術-潮息之頻
藝術家周伯慶應用磁粉、電磁鐵、馬達系統電路模組組成的圓形玻璃空間,有如欣賞抽象畫布,感受潮汐和水中的微生物等,隨意徜徉在波浪搖曳的大海中。
這次的策展非常成功,山、海、城三大展區的組合,把基隆的文史和當地人生活的日常做完美的融合和詮釋。連老外都按圖索驥來看展,特地來感受基隆這山海風城,藉著室內外的裝置藝術,對雨港基隆有了沉浸式的體驗,太棒啦,可惜以後改兩年辦一次,這證明主辦、協辦單位和藝術家在山、海、晨間佈展的確非常辛苦,特別是戶外,作品要耐得住風雨海水侵蝕。
舊正濱漁會大樓展場
漁會大樓會場裡服務的文化觀光局的陳女士,很熱心的介紹這棟歷史建築物的空間,也和我談了很久韓國人的故事,解答我不少問題。起初我很納悶,室內合併的三大牆面的記錄片電影,訴說30年前韓國經歷了三段的故事,起初看起來很混雜熱鬧,三片電影各演各的,正好說明時空和個人回顧記憶的錯亂。
我回頭再看一次,感受的到其內容非常的沉重,從韓戰開始,生命和死亡的連結在戰時和地方事件中,是如此的緊密,人的生命是如此的渺小和脆弱,倖存活著的人,甚至還要靠宗教才有辦法安慰靈魂。從深層的地方看,曾經受過痛苦的心靈都一樣需要救贖。陳女士說,看似韓國的故事,但是人類痛苦的經歷,是一樣可以感同身受的。
戰後運輸船的故事
基隆的觀光景點勝利巷(韓僑街)的由來,其中一個故事,竟然是戰後最後一艘返鄉的運輸船沒有等到!陳小姐談到戰後,日本戰敗,不只台灣的日僑,還有其他的相關的,如琉球人都要返鄉,兵荒馬亂,永遠等不到船的韓國人,是多麼無助。
啊,日久他鄉是故鄉,心若自在何處沒有家,這批韓國人,就在靠近正濱漁港附近,形成了有名的韓國街聚落,他們的存在,竟然也為基隆抹上了一筆異國異國風情的色彩,也足足證明我們基隆人用友善的心接納各地來的人,讓他們把這裡當家了,這不正是我們基隆有名的彩虹屋其中的故事嗎。
廢棄家電藝術再生(從聲音進入基隆的日常)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基隆人從來不缺水,藝術家的靈感來自生活,時而讓你覺得在紛亂叫賣的漁市,人聲雜沓,電器轟隆隆,時而又讓你走入雨中,聽風聲浪語。更直接請你欣賞雨滴,看著水在畫布上蔓延成花,藝術家張子恩用回收除濕機,透過冷凝、加熱、蒸發的水循環,開放五感體驗,體驗基隆的潮濕環境。年輕藝術家利用科技和環境結合發想,他們多有創意啊!
韓國、琉球、台灣的連結
藝術沒有國界,就像簡介中說的,“海鳥嘲笑國家的疆界”,大時代的巨輪,就似海潮的流動,而我們每一個小人物都在其中呼吸、俯仰、浮沉,藉著國際性的交流和分享,可以得到許多的養份讓我們強大。
歡迎來基隆感受潮藝術
此次國際性的展覽,共有15組的藝術家,和特殊計畫入選的藝術家,用各樣的方式來詮釋基隆的潮藝術,其中不乏各行各業各族群的專業人士,用藝術串出流動的潮流,請你打開五官來感受基隆的“潮”,只要來此的旅人皆可享受一次國際級藝術的饗宴。
同時希望各中小學都有機會來校外教學,把基隆跑一圈,山、海、城市的藝術美景就可以盡收眼底,如此才不會辜負國內外藝術家的心血啊。
基隆市大旅讀導覽社
松山社大公民記者 Mayfen
2025/10/23
基隆海洋廣場 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