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潮間帶學永續,澎湖傳統漁法培養海洋永續觀
澎湖縣合橫國小的特色海洋課程,日前在合界沙灘舉行。由老師帶領學生,來認識傳統抱礅捕魚文化。
這是一個古老的傳統智慧,我們希望藉由這樣的抱礅課程,能夠讓小朋友學會愛護海洋,培養生態永續的觀念。
抱礅傳統漁法是透過纑仔漁具,由一個人擔任守門員,按住竹竿。其他的組員將鉛錘固定後,搬出網中的石頭,合力收網,才能知道今日的漁獲。
「有嗎?」
「有有有!」
「哇!有四隻耶!好厲害!」
「一、二、三、四,厲害耶!」
搬完石頭之後要撈魚起來,那種緊張感感覺很好。當守門員比較累,就是要抓住兩個棍子,不讓魚跑走,因為他要一直抓著。
「我有學到,抱礅的時候要團結合作,不能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要聽大家的意見。」
透過帶領學生到潮間帶上課,讓學生不只學習傳統捕魚的方式,也認識海洋生物和相關知識,了解世界面臨的海洋危機。
合橫國小的海洋課程大概已經持續了十幾年。今天的這個課程是我們四季課程中的其中一軸課程,叫做「親海探查」,強調科學學習,也包括傳統文化漁法上的學習。
活動進行當中,還有小小公民記者在旁邊拍攝,記錄下上課的過程。
「石蟳,牠還很小隻。牠可以吃嗎?」
「不行。」
合橫國小多元的海洋課程,有「親海、愛海、知海、護海」四大主軸,讓海洋豐富學童的生命。
「第一組大豐收!」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