餵野鳥是愛還是害?
餵野鳥是愛還是害?
OS1: 從大湖公園 青年公園
到關渡宮廣場,人與野鳥的距離,越來越近。
照片

照片

BITE1.
民眾 LuLu:
(餵食)我覺得這樣也很好啊
這個也算是愛心的一種
OS2: 然而,人類的餵食正讓野鳥習性改變,數量超過環境容許量,進而影響其他族群。
BITE2.
台北市野鳥學會志工 林國隆:
其實你長期的固定的餵食
對鳥類跟對人類都是不OK的
鳥的覓食警戒能力就減弱了
那對人類來講的話
無形中就會造成
環境的負荷跟破壞
因為鳥本身也帶有一些細菌
禽流感的問題
照片

BITE3.
台北市動物保護處動物救援隊 隊長 林庭君:
野生動物牠們是有自然覓食的能力
如果我們人類餵食這些禽鳥的話
會讓這些動物的數量超過環境的容許量
會造成人類的困擾
對於野生動物
最重要的
就是不干擾
不接觸
還有不餵食
OS3. 當鳥群過度聚集,帶來的污染與衝突,更成為基層管理的頭痛問題。
BITE4
台北市內湖區秀湖里 里長謝明毅:
鳥類餵食是比較頭痛的
鵝鴨餵食造成環境的汙染
OS4: 前次採訪期間,記者並未發現任何特別設置禁止餵食的告示牌。
OS5a:在里長催促,以及報導播出後,大湖公園終於立起這面正式告示牌。
OS5b:然而,諷刺的是,儘管告示牌已立,仍有民眾在告示牌旁邊餵食禽鳥。這顯示,從法規設立到真正改變民眾行為,教育的路途還有一段距離。
照片

OS5c:儘管台北市設有罰則,但在九月底仍僅處罰 4 件,數十件勸導,顯示實際執行,仍有漫長道路。
BITE5.
台北市野鳥學會解說員 陳岳輝 :
我們呼籲民眾
在公園用我們的眼睛(去看)
用我們的耳朵去聽
那樣是一個最好的
牠們會自己去找食物
不勞各位煩心
照片

OS6.
真正的愛
不是用手餵
而是用心看
留一點距離
讓自然自己呼吸
照片

台北市文山社大公民新聞社
公民記者ZOOCITY/陳宜玲
台北採訪報導
本篇報導使用AI工具協助產出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