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配送員的信仰之路:陳貴生Umana Tjuleng的掙扎、犧牲與救贖
瓦斯配送員的信仰之路:
陳貴生Umana Tjuleng的掙扎、犧牲與救贖
古老信仰的陰影與大男人的桎梏
煙霧繚繞的童年與入贅情緣:跨越村落的排灣族家庭

【屏東/獅子 記者/程德昌Valjeluk Katjadrepan】
陳貴生Umana Tjuleng,一位來自屏東縣牡丹鄉石門村大梅的排灣族男人,族名 Umana,家族名 Tjuleng。他出生於民國五十二年九月二日,童年生活與台灣南部的土地氣息緊密相連。他的學歷單純而樸實:石門國小、牡丹國中,如今是一名辛勤的瓦斯送貨員。
貴生的婚姻,是排灣族社會中一個溫柔的例外與承諾。他是一位屏東縣牡丹鄉石門村大梅的男人,娶了獅子鄉獅子村忠心崙的女人。由於他的妻子是家中的獨生女,沒有兄弟姊妹,為了繼承女方家系與財產,貴生遵循了排灣族的傳統,選擇「入贅」(或稱招贅),成為女方家的支柱。他常開玩笑說:「我是嫁給我老婆的哈哈哈!」。這份跨越村落的婚姻與入贅的身份,不僅是他對妻子的愛,更體現了他對維護排灣族家庭傳承的尊重與擔當。

然而,貴生的生命起點,被濃厚的傳統色彩所覆蓋。他的原生家族信奉道教,是一個拿香拜偶像的家族,甚至在家中設立了公廟。他的 VUVU(奶奶)是族裡的巫婆,而他的父親與大哥,則先後成為了乩童。貴生就是在這樣一個世代相傳的信仰環境下,被燻陶、被洗禮長大的孩子,他與這個家族的信仰羈絆,長達了四十幾年。

四十年拜不出的改變:越拜越渴的生命空虛
四十年虔誠的追隨,理應帶來心靈的滿足與生命的豐盛,但對陳貴生而言,卻恰恰相反。他發現,自己「越拜越渴」。生命不僅沒有因信仰而改變,反而持續在泥淖中掙扎。
貴生有著強烈的自我要求,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完美主義者。然而,這份追求完美的特質,並未讓他成為一個更好的丈夫與父親。他將嚴苛和暴躁的脾氣,完全傾瀉在最親近的家人身上,成為一個充滿威權的「大男人」。在外,他對朋友和氣、熱情,重情義,但一回到家,他對待老婆和孩子的態度,卻是極度嚴厲,令人戰慄。

過去的生活,對貴生來說是一場自我麻醉的輪迴。他陶醉在賭博帶來的刺激、酒精帶來的短暫歡愉,以及卡拉OK的喧囂之中。為了滿足這些生活,他過著「水深火熱」的日子,向老闆、向銀行,甚至向妻子的阿姨借錢度日。他對家庭生活的不負責任,讓原本就不寬裕的家庭,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恐懼的家庭:被隱藏的傷與痛
嚴父的陰影:孩子們選擇隱忍的傷口

在陳貴生的家庭裡,「害怕」是一種日常。妻子和孩子們為了避免他暴躁的脾氣,選擇隱瞞許多事情,不敢讓他知道真相。那些被隱藏的傷與痛,成為了這個家在舊生命中難以磨滅的印記。
女兒在小學四年級時,有一次回鄉過年,在跟部落的小朋友玩樂時,腳的大拇指指甲被掀開,這份劇烈的痛楚,她卻硬生生地忍了下來,不敢讓父親知道,怕他發現後的責罵比傷痛更可怕。
大兒子三歲時,不慎走樓梯跌倒,額頭撞到裂開,血流不止。送去醫院縫合時,醫生在未打麻醉藥的情況下進行了四、五針的縫合。更令人震驚的是,兒子在現場竟然沒有哭出聲來。他不是不痛,而是因為貴生在現場,他太過害怕,所以不敢哭。恐懼,讓一個三歲的孩子,學會了超乎年齡的堅強與忍耐。

小兒子的經歷,更是將這種家庭恐懼描繪得淋漓盡致。他在國中一年級騎腳踏車摔車(「雷殘」),腳和手都嚴重擦傷。貴生下班回家,對此毫不知情。隔天正值炎熱的夏天,貴生看到小兒子竟穿著長袖長褲,便隨口問了一句:「你不熱嗎?」兒子回答:「不會。」貴生就沒有多問。事實上,小兒子全身是傷,雙腳甚至不能彎曲,根本無法舒服地坐在板凳上,但他因為害怕被父親發現傷勢,一直忍耐著痛楚,直到吃飽飯後,才一瘸一拐地回到房間休息。這些,都是貴生未信主之前,這個家庭在嚴厲父權下發生的真實情境。
二十年的眼淚與撒種:家人默默的代禱

陳貴生Umana Tjuleng的妻子和孩子們,雖然活在他的陰影之下,但他們心中仍有一盞微光。他們默默地相信,有一種愛可以救贖這個家。貴生雖然是家族中傳統信仰的繼承者,但他從未阻止過妻子和孩子去教會。他知道,牧師和傳道人所教導的,是積極、正面、鼓勵、讚美的道理。
他後來才明白,妻子和孩子們在他不自知的二十多年裡,一直在默默地為他流淚、撒種、禱告。這份無聲的愛,如同耐心澆灌的種子,等待著發芽。貴生確信,如今他信主耶穌,生命得以翻轉,正是這份長達二十多年的禱告與堅持,「現在必歡呼收割」。

翻轉的契機:犧牲中的覺醒與新生
岳父的犧牲:生命的警鐘
然而,讓陳貴生Umana Tjuleng生命真正徹底翻轉的契機,並非來自他自己的意志,而是來自一份無私的愛與犧牲——他的岳父蒙主恩召,安息主懷,回到了天國。
貴生的岳父,是個偉大而沉默的犧牲者。他知道貴生一家生活過得不好,因此在自己生病時,選擇對貴生一家隱瞞病情,甚至特別交代部落的親人,絕對不能透露給他們知道。岳父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不給貴生一家帶來任何沈重的經濟和心理負擔。
岳父的離世,給了貴生一家人巨大的傷痛,但也同時成了一記震耳欲聾的生命警鐘。貴生突然清醒地意識到,岳父是以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成就他們的家庭。這份超越血緣的偉大與愛,讓他內心最堅硬的那一部分徹底崩塌。這份愛,讓他下定決心轉向神,信靠耶穌。

恩典的擁抱:第一代的基督徒
貴生在此處滿懷感恩地提到依布恩牧師。儘管他的岳父並非基督徒,但依布恩牧師仍願意以極大的愛心幫助他們,甚至親自主持了岳父的告別追思禮拜。這份超越信仰界限的幫助,讓貴生更深地體驗到了上帝的慈悲與恩典。
信主之後的陳貴生,生命真的發生了奇蹟般的翻轉。過去的賭博、酗酒、暴躁、嚴厲,都在上帝的恩典中被洗淨。他真切地感受到「上帝的恩典與我們同在」,祂成為了他心靈的依靠,生命的避難所,隨時的力量與幫助。
陳貴生Umana Tjuleng,這位排灣族家庭的第一代基督徒,經歷了四十年的掙扎與空虛,最終在岳父的犧牲中覺醒,並被神的愛所擁抱。他將自己的一切頌讚與榮耀,都歸給愛他的阿爸天父,衷心發出「哈利路亞 阿們」的讚美。他從「越拜越渴」的空虛,走進了「恩典湧流」的豐盛。

新生的回應與見證
用愛與讚美回應神的救贖
如今的陳貴生,已經不再是那個被舊習性綑綁的嚴厲大男人。他以一個全新的生命,繼續著他的瓦斯配送工作,同時也成為了家庭中愛的源頭。那個曾經被恐懼冰封的家,正逐漸在愛中融化、修復。
他用自己剛信主時,編寫的第一首詩歌,來回應和頌讚神的愛,這首歌不僅是他的創作,更是他生命翻轉最真實、最有力的見證。

【陳貴生Umana Tjuleng剛信主 編的第一首詩歌】
(歌名:我要來敬拜祢)
我要來敬拜祢 萬軍之耶和華 感謝祢的恩典 與我同在
我要來敬拜祢 萬軍之耶和華 感謝祢是我的 依靠
感謝祢是我的 避難所 感謝祢是我的 力量
隨時的幫助 將一切的頌讚 榮耀 都歸給愛我的 阿爸天父
哈利路亞 阿們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