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大罷免之後,國會僵局該如何化解 公督盟-國會改革系列座談會

2025/09/17 18:41
16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照片

大罷免之後,國會僵局該如何化解

公督盟-國會改革系列座談會

 

  兩波「大罷免」公民運動的結果,強烈反映出民眾對於當前國會僵局的無奈,並且渴望朝野能夠共同合作處理民生議題,對於權力濫用與議事鬧劇,更希望民主的代議士有足夠的智慧,讓國會回歸理性對話、制度改革與公共治理的正軌!

 

  在這個關鍵轉捩點上,立法院預算會期」又即將開議,如何避免今年總預算審查之亂再次發生,重建國會合理的預算審查機制,成為回應民眾對立法院專業的關鍵!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理事長謝東儒表示:「本屆國會是2008 年立委席次減半以來,首度出現「三黨不過半」的嶄新局面。人民原本寄望此種結構,能帶來更多理性對話與政策辯論的空間;然而,在過去一年半當中,立法院的表決次數與甲級動員頻率明顯升高,反映出國會內部共識機制的嚴重失靈,讓國會陷入不斷對抗的循環當中;長期下來,不僅陷入內耗困境,也將民主體制推向深層信任危機;因此,公督盟邀請朝野立委、專家學者一起分享,期望本次座談能作為重建立法院民主信任的重要起點!」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常務理事曾建元認為人民對於今年立法院預算審議表現,其實相當不滿意!但許多預算審議弊病早已存在已久,卻被刻意忽略!直到本屆國會分立政府的狀況,才將預算審議延宕、通刪、預算提案單格式無法及時公開…等問題被社會所關注,期望面對接下來的「預算會期」,立法院朝野能夠放下歧見,共同針對總預算審議進行理性討論!」
 

上半場-《大罷免之後,朝野該怎麼重啟對話?》

 

國民黨立委謝衣鳯委員表示:「近期大罷免後國會氛圍緊繃,社會對立與情緒反應加劇,亟需行政與立法共同展開理性對話。她強調,行政院的態度將是化解僵局的關鍵,若能展現真誠善意並回應在野黨及民眾多元意見,才能重建互信,推動政策前進。」

謝衣鳯委員指出,隨著社群媒體與直播普及,政治對話往往淪為情緒性的即時表達,欠缺深思熟慮。她呼籲朝野各黨都應該在委員會充分討論,尊重程序,避免過度依賴黨團協商,以提升行政效能並保障民眾權益。

最後,謝衣鳯委員強調,解決僵局需要前期充分溝通與協商,才能讓朝野走向正向互動!

民進黨立委吳思瑤委員,過去擔任政治幕僚、國會議員,在立法院的時間已超過二十年,深知立法院的內規制度與法治機制逐漸完整,但本屆國會卻創下「最黑箱、最不民主」的惡例,許多不當操作已逐漸被視為慣例,反映問題不在制度,而在人為操作的偏差!

吳思瑤委員強調,當前的國會亂象並非單一政黨責任,而是113位立委共同面對的挑戰。若執政黨能展現責任、在野黨能忠誠於憲法,國會才能重回正軌,建立權責相符的責任政治!她也呼籲,朝野各黨都應該恪遵憲法、落實程序正義、尊重少數意見,落實民生優先,才有機會打破目前朝野憲政僵局的困境!

最後,她也特別感謝許多台灣公民持續監督國會,期望新會期,朝野能共同回應人民期待!

時代力量黨主席王婉諭認為,對於大罷免的結果,朝野都必須要有清楚的認識,一方面,人民對執政黨在過去一年半的執政成績是投下不信任票,期望立法院能夠落實監督制衡,同時,另一方面,對於國會程序亂象、烏龍法案也同樣不能忍受!

王婉諭主席進一步分析,她認為國會亂象來自於「失控的戰場」與「失能的將領」兩大問題,前者乃是指原本可以合作的民生法案,因為朝野不斷激化、對立,而失去跨黨派合作的結果,後者則是目前朝野三黨總召的私人恩怨與權力算計,掩蓋了政黨應有的公共責任。


她表示,解決僵局的關鍵有三:包含,三黨黨主席應坐下來展開真正政黨協商,重建信任,而非隔空交鋒;建立民生法案的合作空間,凝聚社會改革共識,最後,立法院朝野各黨團不應該被黨團總召綁架,讓每位立委都保有主體性與表達空間,期待的是政黨領袖展現解決問題的誠意與肩膀。唯有如此,國會才能擺脫僵局,回應人民對民主與民生的期待!

 

下半場-《從去年總預算之亂借鏡,改革立法院預算制度!》

 

中原大學通識中心陳宏銘教授指出,今年總預算審查的亂象,凸顯出「人」的問題,立法院應該重建程序正義,並落實憲政精神;根據權力分立的原則,行政部門負責編列、提出預算,立法部門負責監督與審查,但如果立法院報復性刪減預算,甚至越俎代庖,要增加預算,最後影響憲政機關職能,導致民生政策停滯甚至癱瘓,將難以釐清責任政治歸屬。

陳宏銘教授提醒,國會不能忘記「換位思考」:任何政黨不可能永遠執政或永遠在野,若今日濫用權力,明日也可能反受其害,呼籲政治人物在審查預算時,應回歸憲政精神!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張宏林表示,預算審議的核心應要依法「如期」與「嚴審」,他表示,國會監督行政部門不當編列預算,人民一定支持!但是今年立法院預算審查的亂象已嚴重背離民主精神。在野黨把「中華民國的國家預算」當作「民進黨的政黨預算」進行報復性刪減,不僅破壞制衡原則,更使行政部門陷入無所適從的困境。

除了人的問題以外,過去公督盟多次召開記者會,指出立法院預算審議有許多陳年弊病,包含:預算審議延宕、立法院預算通刪、以及預算提案單沒有即時公開,導致民眾難以監督!

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蔡榮祥教授認為,近期國會爭議突顯一個嚴肅問題:立法院是否能透過法律形式增加預算。他強調,依照我國憲政定位,立法院屬於「半總統制」架構,其預算權限應比照內閣制,僅能審查、刪減,不得增加支出。

蔡榮祥教授舉了多國案例比較,指出許多內閣制國家都規定,國會議員不得隨意增加財政支出的法案,若立法院以「通過法案」的方式,規避憲法限制,將會嚴重破壞財政紀律!

最後他強調,台灣國會應正視自身角色,不得越俎代庖以法律擴張預算支出。他肯定公民社會對國會的嚴格監督,認為這將迫使立委更專業理性問政,避免將立法院淪為政黨惡鬥。

國立台北大學財政學系黃世鑫名譽教授強調,國家預算是人民的預算,並非行政機關或政黨的私產。過去社會普遍仍以「君主專制時期」的思維看待預算,將其視為執政黨的「錢袋子」,立法院則扮演「替人民看緊荷包」的角色。然而在現代民主制度下,預算的本質是政府履行公共任務所需的財務分配,每一筆支出最終都會回到人民身上。

黃世鑫教授指出,立法權和行政權並非只是敵對對立,而是可以走向分工合作,才能夠共同確保國家預算落實於公共政策與民生需求!

 

  • 座談會YOUTUBE 直播連結(公督盟頻道):

【公督盟-國會改革系列座談】大罷免之後,國會僵局該如何化解?座談會

照片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