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蔬果花卉行情站 幫農民攤商掌握即時菜價

2025/08/29 21:00
17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陳曼寧、黃詩媛/新北市報導】在台灣農產品市場中,資訊不透明、價格劇烈波動的現象一直存在,導致農民面臨極大壓力。許多農民,過去因為無法掌握即時的市場價格,常被中間商壓價。「蔬果花卉行情站」的創立,透過整合各地市場資料,幫助農民預測價格、掌握動態,同時也幫助攤商了解市場行情,以防遭到惡意同業哄抬價格。

↑蔬果花卉行情站創辦人林東賢現場詳細示範APP使用教學。攝影/陳曼寧

林東賢畢業於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具備資訊背景。過去他因為喜歡吃水果,經常花時間查價、比對資料,卻發現市面上的農產品價格資訊分散、更新緩慢,操作也不夠友善。原本只是為了解決個人需求,他很快意識到,這其實反映出整體農業資訊系統的問題──農民與批發商長期缺乏即時、準確的市場參考,只能依靠經驗判斷,難以應對行情變動,也無法公平競爭。

為改善這樣的資訊不平等,他著手開發「蔬果花卉行情站」,透過技術整合全台各大批發市場的開放資料,建置即時更新、視覺化呈現、操作簡易的價格資訊平台。林東賢希望這項工具能幫助農民逐步擺脫對口耳相傳或傳統經驗的依賴,提升市場的透明度與反應速度,進而促進農產品交易的公平性與效率。

農民在資訊斷層中找出路

農產品價格波動劇烈,加上季節性與氣候不穩定,使得農民在生產與銷售時承受極大壓力。過去農民難以即時掌握行情,常面臨滯銷、低價拋售甚至產銷失衡的窘境。林東賢觀察到,農民在缺乏資訊的情況下,很難作出精準的種植與銷售決策。

為解決這個問題,「蔬果花卉行情站」整合全台17個蔬菜市場的拍賣數據,特別針對交易量較高的甘藍、蘿蔔、包心白等作物,提供視覺化的價格走勢分析與即時更新資訊,讓農民在播種前就能做出趨勢判斷。果農阿蓮表示,雖然他們的農產品皆為自產自銷、不太受天氣影響,但透過行情站可以參考特定品項的價格波動,調整銷售策略,避免價格錯估。

網紅農夫林柏賢也提到:「以前會看行情站,因為是自產自銷,會參考市場價格來定價。」他指出自己的主要客群來自台北,會以北部市場的消費者售價為依據,再結合行情站的資料判斷適當價格。他希望平台上的資訊「一定是準的」,但也希望能改進搜尋功能,例如能夠直接輸入作物名稱快速查找,會更方便。此外,他提到,在颱風天氣下,由於採預售模式,他的進貨與銷售策略通常不變,反而更依賴平台價格穩定訊號來調整內容與發布時機,他認為數位工具確實改變了農業環境。

林東賢也補充,一位農民的兒子曾特別寫信給他,表示「爸爸年紀比較大,以前都無法掌握行情」,但有了平台後,他們能更有依據地選擇銷售管道、做出價格談判。這樣的回饋,也讓林東賢意識到:這不僅是為自己做的工具,而是能為更多人提供支撐的實用解方。

透過數據透明化與平台導入,農民逐漸擺脫對盤商與傳統市場的依賴,轉向自主定價與策略經營,「蔬果花卉行情站」正協助農民掌握價格脈動,建立資訊主體性。

補足市場資訊缺口,攤商決策多一個依據

對於攤商而言,每日的進貨與定價都需仰賴市場行情的即時變化。然而,在現行作業流程中,這些資訊多半只能來自攤商所屬的單一拍賣場,對其他市場的價格波動難以掌握。當遇到颱風、豪雨等氣候異常情況,價格可能短時間內劇烈波動,缺乏一套機制讓攤商即時掌握更廣泛的行情資訊。

在台北第二市場經營多年的攤商羅女士表示,她平時主要依據當天拍賣價格調整售價,並不會特別參考其他地區的行情。「我們就是看拍賣價格,共識就是用拍賣價格來定價,一般都是外面市場來參考我們市場的行情。」她坦言,在颱風宣布進來台灣或是豪大雨發生時,價格才會變動較大,而她的進貨與定價仍以本市場為主,缺乏對外市場的補充判斷依據。

林東賢觀察到,這類攤商的資訊斷層,正是「蔬果花卉行情站」所希望介入的場域之一。他表示,平台蒐集整合的開放價格資料,可供使用者查詢各地拍賣行情,了解不同市場之間的價格落差與變化趨勢。「希望提供在這個產業裡的人士——不論是農民、業者、盤商、政府官員——都能夠用最直接的方式查到資料,不用再一個一個網站去抓。」林東賢說。

雖然「蔬果花卉行情站」未必改變傳統攤商既有的作業方式,但在面對快速變動的市場環境時,這樣的開放資料工具提供了一種補充資訊的管道。對習慣以經驗來判斷市場資訊的攤商而言,平台的存在,讓價格波動的應對方式不再只是憑感覺,而多了一層可參考的依據。

資料公開推動產業應用

林東賢強調,平台的數據視覺化功能,讓農民能夠直觀地看到歷史價格走勢與當前變化,進而在銷售管道選擇和價格談判中更具底氣。這些即時更新的市場數據,不僅可以幫助農民制定出更科學的生產計劃,還能讓他們根據市場需求調整供應量,有效避免過量生產或價格崩跌的風險。在使用族群逐漸擴大後,林東賢也開始接收到來自農民、攤商、業者與政府端的不同需求。他印象最深的是,有水果行希望平台可以新增「價格通知」功能,例如當某種水果跌到某個價格時,能即時跳出提醒,如此一來水果行才能抓到最佳的訂購時機。這些回饋促使他將原本單純的查價工具,逐步導入更多互動功能。他也曾因使用者反映「字太小」、「資料不好找」而進行改版。平台後續加入了搜尋作物的功能,讓不同需求的使用者都能更順利找到需要的資料。儘管他並非設計專業出身,但仍持續以有限的時間與資源,依據回饋進行微調。

林東賢指出,「推廣」是一大難題。許多潛在使用者並不熟悉開放資料,對數位工具也不夠熟悉,即使平台功能齊全,仍難以在短時間內推廣至更多農民使用。林東賢坦言,平台建置完成只是第一步,「真正困難的是讓人願意用。」目前他們的首要目標,就是讓更多人知道這個平台,並學會如何使用它。

市場數據與未來展望

現今的「蔬果花卉行情站」,不僅農民能根據平台數據調整生產策略,減少因價格劇變而帶來的損失,批發商與零售商也因此能夠在公平環境下進行交易;而消費者則能夠更容易比價選購,做出更理性的消費決策。「只要找到資料,就能直接讀取並應用」林東賢表示,他不僅證明了開放資料的效用,也為未來更多農業相關應用打下基礎。透過社群媒體與數位工具的推廣,平台也在逐步建立一個由農民、盤商、政府與開發者共同參與的資訊共享生態,為台灣農業的智慧轉型提供了全新的動力與方向。

未來,「蔬果花卉行情站」還計劃擴展至水產、畜產等領域,並不斷優化使用者體驗與資料檢核機制,建立一個更完善、更準確以及能幫助到更多人的平台。

採訪側記

在採訪林東賢先生前,我們對蔬果市場的相關資訊與潛在問題不甚了解。因此,我們先實地走訪市場,訪問賣家與消費者,才發現市場上存在的問題。雖然現今有許多類似「蔬果花卉行情站」的網站與App,但真正聚焦於蔬菜、水果與花卉的並不多。林東賢先生結合自身專長與興趣,推動市場運作更公平便捷,為社會帶來貢獻。


你可能也會喜歡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