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華天《墨茗之美》黑茶系列報導之二─金花茯磚‧黑茶中的黃金花
黑茶中的黃金花在茶的世界裡,有一款黑茶不只風味特別,樣貌也很特殊,乍看之下, 像灑了一層細細的金箔,再仔細瞧,會看到許多細小的金花,此茶名為「金花茯磚」。當然此「金花」並非真的花朵,而是茶葉在發酵過程中,長出了一種名為「冠突散囊菌」的真菌。繼上一篇的氂牛皮藏茶之後,香華天六六茶堂《墨茗之美》系列第二篇,要帶大家一同了 解金花茯磚茶的歷史、特色與益處。
茯磚茶起源於湖南安化縣,最早可追溯至明代。因其外形似磚、加工 過程中需經過「發花」工序,讓乾燥的茶磚中自然長出一層金黃色的冠突散囊菌(俗稱「金花」),而得名「金花茯磚」。

「茯」字據傳源自於「伏」字,指的是製茶時節需選在三伏天進行, 溫濕度恰好能為微生物發酵提供理想的環境。此茶經由蒸壓、渥堆、發花等繁複工藝製成,壓實緊密的茶磚,方便儲存與長途運送。也使它成為邊疆民族不可或缺的民生物資。 在明清時代,金花茯磚隨著茶馬古道運銷至西北與西藏,深受新疆、 蒙古、西藏等地遊牧民族喜愛,是平衡多肉飲食的良好配方。
金花茯磚最大的特徵,自然是金色的「冠突散囊菌」,這層真菌肉眼可見,如金黃色斑點綻放於茶葉夾縫間,必須在特定濕熱條件下自然生成。金花賦予了茶湯獨特的香氣與醇厚口感,金花茯磚的茶湯呈琥珀色至深棕色,口感圓潤柔和,無苦澀之味,帶有自然的陳年木質香 氣,茶韻悠長,甚受茶友藏家們的喜愛。
而近年來,金花茯磚也因為知名的陸劇《那年花開月正圓》而受到普羅大眾的關注。《那年花開月正圓》以清末陝西女商人為主角,劇中巧妙地呈現了黑茶金花的由來。劇情大約是描述,女主角被競爭對手算計,而導致茶葉保存運送的途中受潮、悶熱而發酵,本應該是不良 品的茶磚,卻意外長出金黃菌花,在女主角的朋友品飲後,對其風味 大感驚艷,這批受潮的茶葉因而聲名大噪,最終成為熱門商品。
雖然這段塞翁失馬的反轉劇情頗為戲劇化,卻真實的反映了金花茯磚 茶的獨特工藝:它的風味並非刻意調配而成,而是在自然條件中「生成」出來的。 金花茯磚不僅是口味特別的佳茗,也因為「冠突散囊菌」具有益生菌的特性,使這款茶的保健功效特別好,有抗氧化、降三高、促進腸道蠕動等作用,對於現代人的高油、高糖飲食內容,有良好的調節作用, 可謂是日常保健的優良飲品。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