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自然建築的第二步:土地的溫度與療癒力

2025/07/15 08:00
206次瀏覽 ・ 3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1
檢舉
照片

自然建築的第二步:土地的溫度與療癒力
撰稿 /拍攝  小喬流水

以下為FHD 高畫質youtube版本:

 

片頭設計: 土窯封頂完成儀式

這一顆土窯呢 用最少的機器 用所有人的雙手  然後我們一起完成它
所以它其實不是一般的土窯 從這個頂 封起來開始 這一顆土窯的身體就被完成了
但它的根本就是它能夠 開始服務這個社區 服務所有來的人 
讓他們去感受到土地的溫暖跟魅力

照片

OS01.
為延續上一次自然建築的實作精神
曾文社區大學 6月21日 進一步舉辦了2天的課程
由野地森活 創辦人Emma(廖春媖)老師再次領軍
由野地森活創辦人Emma老師再次領軍
帶領學員 從土磚角進入土窯烤台的結構世界
透過親手蓋窯體  來實踐「以土為本」的建築哲學

照片

Bite01.野地森活創辦人 / Emma (廖春媖) 老師
自然界中有哪些材料可以做土窯的結構

OS02.
佇Emma老師的引導下  逐一來搭建土窯的其他結構
從鋸柴摳的基礎動作 來鋸切適當的木材
層層排列出 基座的隔離空間
另調配土砂與稻草 來鋪搭斷熱層
這不止是技術的學習  更是一場身軀與心靈的療癒
從學員褪赤跤踩土  手捏土團的過程
讓人重新感受到土地的溫度與安全感

照片

Bite02.曾文社大/行政人員 謝昀栗 分享社大人員要精進
Bite03.課程學員/巫美芬 分享參與自然建築課程感受到療癒

OS03.1
此次烤台結構以石板為基底  
搭配砂模來製造窯體空間
製作砂模過程  用手來穩定結構
佇眾人齊心協力  來完成窯體的內部空間

照片

Bite04.野地森活創辦人 / Emma (廖春媖) 老師
      窯壁與窯台因面對高溫可能龜裂,用組合與切塊來降低與避免

OS03.2
接下來 藉著之前做土丸經驗  學員製作出一粒粒的素材
運用交丁的方式  來展現出窯壁的穩固與美感
Emma老師也強調  這樣的建築方式不僅貼近自然
也可以培養人之間的合作與土地的情感連結

照片

Bite05.野地森活創辦人 / Emma (廖春媖) 老師
      學員從土參與工作中,無形中獲得療育與面對災難預防的安全感

OS04.
透過這次課程 學員完成了一座完整的土窯結構
過程中體會到 自然建築的核心價值
以土為基礎的建構形式   顛覆了與紅毛塗建築 的不同價值
讓建築不只是空間的創造 更是文化與情感的延續

照片

Bite06.曾文社大/主秘 黃蕙敏 
      講述身分的轉換下,期待小孩能看到自然建築的好
      與災難面臨時的防範與準備

Bite07.野地森活創辦人 / Emma (廖春媖) 老師  
      從土窯建構完成後,將所剩餘材料回歸大地,重新思考自然的回饋

公民記者/洪煥喬
台南六甲區採訪報導

照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曾文社大公民新聞班

地址:721台南市麻豆區北勢里北勢寮70-11號

電話:06-5703100轉6131-6136|專線:06-5703122|傳真:06-5700191

電子郵件:au0201@mail.au.edu.tw

Copyright 2025曾文社區大學 All rights reser


你可能也會喜歡

關聖帝君的契子

小喬流水
8,443 0 161

麻豆文旦農

雅仁
60,993 0 55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