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跨越語言的愛與陪伴

2025/07/04 09:00
16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歷經近半年的籌備,包含活動溝通、協調與政府許可等前置作業,台北市青年局與華育國際文教協會合作的海外志工計畫,終於在今年5月底順利啟程。這群來自台灣的青年志工,在越南炙熱陽光的熱情歡迎下,與越南家扶中心攜手合作,展開為期5天的陪伴與文化交流活動。本次計畫不僅是一場單純的文化交流,更是一段跨越語言、文化藩籬與挑戰的生命旅程。志工團透過實際行動,增進台灣與越南之間的連結,為當地帶來溫暖與支持,充分展現了青年世代的國際關懷與行動力。

本次服務,越南家扶中心媒合了當地的長期合作夥伴—胡志明市殘障人士和孤兒援助協會(HASPDO)作為服務場域。服務對象主要為該協會所屬學校的學生,這些孩子大多有聽覺受損、語言障礙、認知或肢體發展遲緩等特殊需求。校方過去少有機會接待來自國外的志工團,更遑論是長達一週、每日深度參與的交流活動,因此對此次計畫充滿期待。

照片

志工團每天早上7點半前便會抵達學校,展開一整天的服務。晨間,志工團會分批進入不同班級,參與學校各類課程,包含繪畫、捏花、縫紉以及3D列印等。儘管這些實作課程看似簡單,對於有特殊需求的學生而言卻是充滿挑戰。同樣地,對於初來乍到、對越南語一竅不通的台灣志工來說,這也是一場充滿未知的挑戰。儘管有越南當地志工提供一對一的即時翻譯協助,雙方仍需時間來磨合彼此的溝通模式與步調。

然而,令人驚喜的互動悄然發生!在繪畫班,儘管語言不通,志工透過真誠的微笑、手寫文字與豐富的肢體語言,與學生建立溝通橋樑,幫助他們自信地在畫紙上揮灑色彩。縫紉班的場景更是溫馨。在指導志工使用縫紉機後,老師也指派學生擔任「小老師」,陪伴志工從穿針引線、修整布邊,直到完成一件件作品。這一刻,師生角色悄然翻轉,學生在協助他人的過程中,展現自身能力並從中看見了自我價值。3D列印課程則是由老師從旁引導,學生與志工通力合作完成作品,下課時間甚至一同遊玩象棋,互動自然融洽。

照片

透過讓學生擔任助教,協助並教導志工完成作品,不僅大幅提升了他們的參與感,更在潛移默化中,逐步幫助學生建立自信。除了課堂交流,一行志工也希望可以為學校留下服務紀念。因此在活動的第2天和第3天,台越兩地志工合力在學校空地種下了15株果樹苗。志工揮汗如雨地鬆土、挖洞,學生則協助搬運肥料與樹苗。我們期盼這些代表台越交流的果樹,能夠成長茁壯並結出豐碩果實。

一位志工分享道:「這段經歷徹底改變了我對『服務』的想像。我們原本以為是去付出,但實際上卻是收穫最豐盛的一方。單方面的給予已轉化為真誠的雙向交流。」她進一步解釋,當地學生不單是被服務的對象,更是積極的參與者,甚至是教室中提供幫助的主角,這讓她感觸良多,深刻體會到服務的真諦。

照片

活動最後一天恰逢台灣的端午節。志工特別策劃了富有意義的文化體驗:手作香包與製作冬瓜檸檬加湯圓。他們從台灣帶來香包材料,細心引導學生縫製精巧的端午小香包;接著讓學生親手搓揉湯圓,並在煮熟後加入冰涼的冬瓜檸檬茶中,為炎熱的越南夏日注入一股沁涼,讓台越文化在味蕾與手工藝中交織。

師生不約而同對這群志工的陪伴表達由衷感謝。過往到訪的服務團體大多僅停留1堂課或1至2天,這是首次有志工團停留長達5天,其投入程度令人印象深刻。志工的開朗熱情讓學校倍感溫馨,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懷。由於校內學生多有不同程度的障礙,平時少有機會與外界深入接觸,因此志工的開放態度與真誠互動,就像夏日裡吹進校園的一股涼風,不僅為校園帶來滿滿的活力,更在無形中幫助孩子逐步建立起寶貴的自信心,讓他們敢於展現自我。

當地教師對於志工認真投入課堂的態度感到非常欣慰。儘管存在語言隔閡,志工仍展現學習意願和勇於參與的精神,深深感動了每一位老師。捏花班的姜老師特別讚許一位台灣志工,稱讚她觀察力敏銳、手藝精湛,捏製出的花瓣層次分明、栩栩如生。3D列印班的天老師也對越南志工的創意讚譽有加;而縫紉班的全老師則肯定兩位參與課程的台越志工,表示他們不僅親切且手巧,與學生互動自然且充滿溫度。

照片

由於志工團的加入,當地孩童的學習時光變得更加愉快,他們所帶來的正能量也在學生間悄然傳遞,讓校園比平時更充滿笑容與歡樂。儘管時間不長,短短5天裡彼此的心仍在慢慢靠近。志工團的成員不約而同發現,原來即便不透過言語,也能深刻理解彼此;即便沒有高超的技巧,也能帶來溫暖的陪伴。這是一場沒有語言的對話,一次用心陪伴的旅程。

在越南這所特殊教育職訓學校的教室裡,志工與孩童一同創作、縫製、手捏、繪製的,不僅僅是一件又一件作品,更是拉近彼此距離、弭平世界鴻溝的橋樑。在這片土地上,我們體認到愛與理解從不需要翻譯。越南家扶中心也對華育志工團的投入表達衷心感謝,並期待未來能有機會再次合作,讓更多來自台灣的志工有機會走出國門、踏上這片土地,與越南孩童一同創造更多可能。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