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舖業者攜手各界放流魚苗,用行動守護海洋資源
(公民記者陳信忠/嘉義縣報導)為了守護海洋生態、恢復沿海漁業資源,台灣省當舖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於(14)日聯合嘉義縣政府、蔡易餘立委服務處、嘉義縣工商策進會與六腳鄉公所,於東石漁港舉行魚苗放流活動,合力投放20萬尾經濟性魚苗,希望透過實際行動展現企業責任,帶動更多民間力量投入海洋保育。

這場公益活動由聯合會張宏富理事長率領全台各縣市當舖公會幹部與家屬共300多人參與,放流品種包含午仔魚、黃錫鯛(俗稱仿頭魚)、布氏鯧鰺(紅杉魚)等沿海常見魚種。活動全程由海巡人員戒護進行,象徵著公部門與民間攜手,為海洋永續貢獻一份力量。
嘉義縣政府由秘書柯登雅代表縣長翁章梁出席,六腳鄉長黃鉦凱、蔡易餘立委服務處特助陳主明、工商策進會總幹事戴光宗與農業處漁業科長張建成等人也親自到場支持。

張宏富理事長表示,聯合會連續五年發起放流魚苗公益行動,累積數量已達數十萬尾。今年以「『當』我們愛在一起:魚苗生態放流」為主題,希望透過實際放流行動補充漁業資源,也帶動更多企業響應海洋保育,讓環保不只是口號,而是可見的改變。
嘉義縣政府農業處指出,受到氣候變遷、棲地破壞及過度捕撈影響,沿海漁業資源明顯減少,不僅魚量變少、魚體也變小,許多漁民感受到實質衝擊。魚苗放流是目前最直接、有效的復育方式,嘉義縣每年就舉辦將近20場放流活動,放流總數超過數百萬尾。

農業處也提醒,魚苗放流不是隨意「放生」,必須依法申請,並經過專業評估與規劃。農業部已公告「水產動物增殖放流限制與應遵行事項」,對於放流魚種、地點與方式都有明確規範,並需有具備教育訓練認證的放流人員在場協助。
過去常見民間自行放生行為,往往忽略魚種是否適合在當地棲息,反而導致生物死亡、破壞原生生態。因此,民眾若有意願參與生態復育,應先向嘉義縣政府漁業科申請,將由專業人員提供輔導與支援,讓保育行動真正發揮正面效益。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