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梅嶺美術館三十週年「梅嶺門下沐春風」--境隨心轉《寫生揣意》林昌德個展隆重登場

2025/05/18 17:34
291次瀏覽 ・ 105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嘉義縣藝文報導/記者林慧茹

照片
(傳承梅嶺精神主題特展-《寫生揣意》2025林昌德個展5.18早上十點舉行開幕茶會。記者林慧茹攝)
 
慶祝梅嶺美術館30週年,以及紀念吳梅嶺老師逝世二十二週年。
梅嶺美術館特辦理「梅嶺門下沐春風」林昌德“寫生揣意”個展。展出時間自5月8日到6月1日。這也是林昌德教授睽違10年個展。
本次展出--素描、水墨、墨彩、粉蠟筆、美柔汀版畫等多元作品,部分創作更是為首次公開。
林昌德教授以其細膩創作致敬啟蒙恩師吳梅嶺老師的提攜之情,策展人王怡文老師特別企劃--開幕舉辦茶會與講座,分享其藝術歷程與教學理念。
開幕式貴客雲集~嘉義縣長翁章梁,文觀局長徐佩鈴,東石高中時期恩師--張權老師(現任嘉義大學教授)及同學們,軍中時期長官及同袍,嘉義縣市藝術家們,故鄉鹿草鄉親們及學生,友人……熱鬧非凡。
適逢「518國際博物館日」,現場更安排藝術導覽與體驗活動,邀請民眾共襄盛舉。
照片
林昌德教授(左)高中時期與吳梅嶺老師。記者林慧茹翻攝)
林昌德教授,求學時,受吳梅嶺老師賞識啟蒙,高中起因參加繪畫比賽屢屢獲獎,建立信心,而走上美術之路。
 
他曾任教於臺中師專、東海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投身創作與教育,深耕水墨人物與畫論研究。並擔任師大藝術學院院長,對藝術與教育皆有卓著貢獻。

此次展覽回顧林昌德教授長達60年的藝術歷程,展出媒材橫跨素描、水墨、粉彩與版畫,一、展現其「樣樣通、樣樣工」的藝術理念。二、展現「師自然、師心」的創作理念,象徵美術教育傳承與地方藝術的深耕。

展出作品中可以看到~林昌德教授擅長融合東方水墨點線結構與西方塊狀色彩呈現以及紮實的素描功力,筆觸之間蘊含著對臺灣土地的深情厚意與藝術教育的信念。

照片

(圖右林昌德教授親自為翁章梁縣長導覽解說其創作理念。記者林慧茹攝)

縣長翁章梁親臨致意表示:「林昌德教授出生於嘉義鹿草竹子腳地區的竹埜林家,這是一個長年重視教育與文化培育的家族,素有「地方菁英的搖籃」之譽,不僅培養出無數優秀人才,也深刻影響整個竹埜地區的藝術風氣。這次展出畫作非常精彩,尤其是人物畫很是傳神。喜歡人物畫的藝術愛好者可以來梅嶺美術館一飽眼福。」

嘉義大學張權教授是林昌德在就讀東石高中三年級時的老師,致詞表示:「林昌德可以說是人物畫藝術家裡的翹楚~繪製人物畫可以是不打草稿,直接上手。難能可貴。又引用《漢書. 卷一○○.敘傳上》:「漁釣於一壑,則萬物不奸其志;栖遲於一丘,則天下不易其樂。」(意即:一丘一壑,自謂過之。) 讚其品格高尚,身為畫家能靜觀丘壑之美,轉化成其自身的創作,其作品畫面的雄壯氣勢。極具深遠的意境。 」

照片

林昌德教授的軍中長官-前陸軍十九師57旅陳和國處長(左二)及同袍蒞臨致意。記者林慧茹攝)

現居新北市高齡91歲老當益壯的前陸軍陸軍十九師57旅陳和國處長(和軍中同袍)也蒞臨茶會祝福~分享年輕時和林昌德在金門當兵二年期間,日夜相處的點滴……。猶記得當時因為設計中秋節禮盒文案,深受長官肯定其才華,更嶄露繪畫才情。展覽現場也有林昌德描畫金門戰地風情畫。

出生於嘉義縣鹿草鄉,(成長於東石)的林昌德教授2022年亦曾參與鄭炳煌老師策劃的「鹿草旅外資深藝術家聯展」(註一),當時六位年逾七旬的鹿草藝術家齊聚展出,林昌德教授為其中最年輕者,亦為竹埜林家藝術傳承的重要代表人物。

這次寫生揣意展覽消息傳出後,故鄉鹿草竹子腳社區的長輩們與鄉親紛紛化身粉絲揪團在開幕日前往觀展祝賀~(社區中活躍的銀髮畫家群體更讓外界讚譽為「老繪仔村」。)

林昌德教授此次暌違十年的展覽~

是為回顧其60年藝術成就,

也傳承恩師教育精神。

一轉眼的半世紀,一甲子的光陰~

化作紙上線條與色塊,與蒞臨的觀者對話~若是您來走一遭,便會瞧見~

一段情感的回歸!

感受藝術回到原鄉土地,

一起體會榮耀回到初心。

其以自身精彩畫作向梅嶺恩師致敬,

無疑是暌違十年展出最好的紀念!

也是最美的一段佳話!

照片

(林昌德教授展示自求學至今的精彩作品分享。記者林慧茹攝)

 

展出日期|114/5/8(四)-114/6/1(日)
開幕式暨講座|114/5/18(日) 上午10:30
展出地點|梅嶺美術館1、2樓
參觀時間|09:00-12:00、13:30-17:00
(每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
**
後記/
(註一)延伸閱讀
「鹿草旅外資深藝術家聯展」
 
 
**
記者林慧茹採訪報導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