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秀氣 森林公園與社大地方學的發展
  
      
        
          
      台北市最南端的文山區有3/4的丘陵地
	在都市叢林裡以文山秀氣為名
	相對的綠地比例較高
	111年開放使用的文山森林公園
	原為草木雜生的耙型山坡地墓葬區
	為提供居民運動休憩環境
	順應自然地形整建森林公園
照片
           
	以透水碎石及土路設計
	並於高差路段棧道銜接
	從生態工法中提供居民與環境間的友善連結
	在文山社區大學與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的努力下
	以步道維繫邀集志工推動公民集體參與
照片
           
來到文山公園
	以出土的巴圖石器為造型立紀念碑
	2006年在文山社大努力下
	邀請學者教授鑑定疑為當地掘出的多枚石器
	辨識出屬十五份遺址的網墜與巴圖石器
	而鄰近公園的賴氏萬壽塔
	由大稻埕賴氏於1940年所興建
	具沖繩葬式特色與民族文化的價值
	成了民族學墓葬研究的歷史建築
照片
           
文山森林公園不僅能觀察到生態工法
	周邊歷史建物與遺址更見證了
	地方上不同族群發展的故事
	結合生態步道的維繫活動
	推動地方公民參與
	成了落實文山學最好的舞台
照片
           
公民記者許譽騰 台北區文山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