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腳竹筊 傳遞神意之物
以下報導源自公民記者 中正E報
原始報導連結:六腳竹筊 傳遞神意之物
20190107 公視中晝新聞
稿頭
在傳統文化中,竹子是君子的象徵,留「竹」,也就是留「德」的台語,所以在神桌上常有一對用竹頭做的筊杯,希望「德」可以代代相傳。但如今廟宇的竹筊大部分已被木頭及塑膠材料代替,而嘉義六腳鄉就有一位專用竹頭做筊的師傅,盼延續竹筊的傳統。
內文
在嘉義縣六腳鄉的一位製筊師傅,不同一般使用木頭做筊杯,而是遵照古禮,用竹頭來製作。
「竹筊師傅 黃奕薰」
口白
「因為竹頭筊這種東西 它就是竹頭天生就是半月形 半月形就是給我們的神桌上留竹(德) 它的纖維剛好 這個筊的纖維就是這樣彎 尤其是竹頭在土裡 整個都結在一起 這就是一個包含說百子千孫」
製作竹筊的過程不簡單,光要乾燥竹料就要花上至少半年的時間,在沒有師父可以討教的情況下,多年來黃奕薰只能自行摸索,用經驗和教訓成就這個技藝。
「竹筊師傅 黃奕薰」
口白
「起頭在做也不太會做 那時候也不認識竹頭 隨便挑 隨便挖也不懂 只是有竹頭就好 再接下來 做了曬了 才知道什麼竹子可以用 命中注定(神明)叫我來做竹頭筊 我就認真地做 我們夫妻倆就傻傻的做 每天都在做筊」
因為中國木質筊杯傾銷,也造成製筊工藝逐漸消失,筊杯是人與神溝通的橋樑,也因為精細的外觀成為許多人的收藏品,黃奕薰希望能找尋一個心存善念、不為利益的人把這項工藝傳承下去。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