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匠心永不「錫」滅 錘鍊百年錫藝

2025/06/19 19:00
147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4
檢舉

標一:流傳百年錫藝 堅守文化底蘊

NS敲打聲

OS

在台灣的老街巷弄裡,有一種金屬不曾喧嘩,卻靜靜地流轉百年。它不是華貴的金銀,卻承載著最深的文化重量。錫工藝,一門看似簡單,實則精妙的手藝,背後藏著一群工藝師,用一輩子的時間,敲打出不變的初心。

BITE

錫工藝保存者 陳志揚

你要相信現在年輕人聽到傳統,我不要,變成說,我們勢必還要,一直撐住這個文化傳承的一條路,這是一個責任,我們家都做第四代了,你要在這個第四代就不見了嗎,覺得有點可惜。

NS銼修聲

OS

錫工藝,遠在商周即將邁入,輝煌的青銅器時代便存在,傳入台灣後,在鹿港發展最盛,清嘉慶年間到戰後前,錫舖曾多達六十幾家,是過去士紳廳堂中,展現財富與地位的象徵。

BITE

錫工藝保存者 陳志揚

我們閩南語就長燈添丁,這錫燈,錫就是賜與的賜的意思,但是以前都是用口傳的方式,所以我們就是盡量的,把這個東西給保留下來。

標二:手敲錫片成器物 千錘百鍊真功夫

OS

台灣不產錫,原料得從南洋遠道而來。一塊二十多公斤的錫錠,經過高溫熔煉,再壓成一塊塊的板材,而真正的工藝,從這一刻的手工敲打開始。

BITE

錫工藝保存者 陳志揚

我們壓錫片做好,就畫個樣板去裁出圖樣出來,在錫板上裁出圖樣出來,敲出造型,焊接銼修,研磨 拋光 上色。有黑字紅字, 我們就是照上面如果有紅字,才是吉祥的尺寸。

OS

師傅戴著老花眼鏡,專注在手中的作品,一會拿起烙鐵,用火爐加熱後進行焊接,一會又拿起銼刀修整,日復一日重複著相同的動作,作品才逐漸成形。

BITE

錫工藝保存者 陳志揚

我們這個都是手工錫片,一片一片去敲出組合起來的。

BITE

錫工藝保存者 陳志昇

我父親(錫藝國寶陳萬能),早期是真的很嚴格,他會覺得手藝在傳承,不是一天 兩天,這走來你說辛不辛苦,其實說起來一言難盡,當然父親有父親的責任。

BITE

錫工藝保存者 陳志揚

只要你肯學,你不需要熬到三年四個月,就可以做。

標三:錫工藝漸式微 新時代尋出路

OS

日治皇民化時期,傳統祭祀用品被禁止,加上戰爭物資短缺,讓錫工藝逐漸沒落,從象徵富貴的器物,成了被遺忘的舊物。

BITE

錫工藝保存者 陳志揚

我在二十年前出去演講的時候,常對下面的人講說,你知道錫是什麼東西嗎,九十八(百分比)的人都不知道。

NS焊接聲

BITE

錫工藝保存者 陳志昇

它(錫器)應該是要,隨著時代去變遷,當時這個社會環境需求什麼,才去開發出一些,適應這個時代的東西。

SO

一 兩個月之後,你就會習慣那個重量。

OS

傳習,傳授與學習。藉由培育,傳統工藝新一代的保存者,讓技藝不只被記住,更被延續。

NS點火聲

BITE

錫工藝保存者 陳志揚

我們都是在傳統裡面創新,在一個傳統文化內涵下,去表現個人風格,去改變你自我的一個,所謂無可取代的價值。

SO

動物型就可以用這個,軀幹上面。

BITE

彰化縣文化局傳統戲曲科科長 巫炯寬

台灣很多傳統的藝術,已經算是沒落,沒落之後,就要有一個系統性的去培植,這些傳統的藝師還在的時候,就希望說輔導他(藝師)去找,藝生來做這個傳習計畫。

標四:世代傳承技藝 發揚職人精神

OS

一門技藝的延續,是時間與心血的交織。在錫舖裡,每一次敲打,每一道焊接,都是師傅用一生守護文化的方式。

BITE

台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館長 許碧蘚

台灣工藝其實它的存在,其實是彰顯我們,就是台灣文化跟歷史,能夠讓更多人,看到說工藝的精神,它其實是工藝老師,他們這麼的,堅韌的一個心性,然後他們不懈的投入,把工藝的精神就是發揚到最極致。

BITE

錫工藝保存者 陳志昇

「學錫珍錫」,學「錫」就是,怎麼樣學這個錫器,珍「錫」,珍惜所有(錫藝文化)。

OS

工藝,不只是製作器物的技巧,更是傳承精神的過程。在「學錫珍錫」之間,一代又一代,讓文化不被遺忘。

採訪撰稿 賀澤佳

攝影剪輯 陳奕諠

音樂:Deep forest


你可能也會喜歡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