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為何沒有做真空包
  
      
        
          
      朋友問為何我沒有做真空包
	真空包的袋子比一般貴
	而且要有一台專門封真空包的機器
	封動作要時間
	所以人力不足的小農多委託大型米廠代工
	一份收10~15元
	人工,電力,時間成本增加
	一包米如果賣200元或300元
	光是做真空就佔10/200=0.05
	10/300=0.03
	佔整個售價和成本非常高的比例
	以商業界來看很不合理
	而且一剪開就沒有
	並不是很環保
	原本真空包是希望提高存放品質
	然而大部份的人並沒有珍惜
	反而米吃得更少
	我想會購買友善耕作的米的消費者環保意識都很高
	因此不只栽種,在包裝上可以和農夫共同思考如何更簡化友善地球
	苗栗朋友甚至還鼓勵消費者到她家自己碾米,自己帶大袋子來裝,重複使用
	延伸閱讀
	2016.6.22 政大波蘭博士生古正浩:「親愛的台灣人,一年總共使用了180億個塑膠袋,歐盟國家和澳洲使用量的四倍,可以不要用這麼多塑膠袋嗎?因為對自然很不好。」古正浩還自製影片,在網路發起「讓免費的塑膠袋從台灣消失吧」連署活動,號召網友參加。
	https://tw.news.yahoo.com/%E6%B3%A2%E8%98%AD%E5%8D%9A%E5%A3%AB%E7%94%9F…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