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Remaining Time --:-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記者張瑀晴、李瑄儀、王翔台北報導】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耳邊響起耳熟能詳的古典詩詞,但你有聽過閩南語的版本嗎?
沉穩宏亮的聲音,身體隨著節奏緩慢搖擺,這是在林安泰古厝舉辦的吟詩活動。吟詩會上,詩人自信地吟唱歐陽修的蝶戀花,歌仔戲小生也手持摺扇粉墨登場。
唱著熟悉的曲調,黃香蓮走下舞台,向觀眾吟唱詩歌。她演唱身騎白馬的歌仔戲橋段,拉近與觀眾的距離,也保存了中國古典文化。
民俗專家李文獻說:「現在所要吟唱的是古詩詞,是屬於唐代宋代時的古詩詞。那唐代、宋代創作詩歌的時候,他們用的語言其實很貼切於近代的地區方言。像最有名就是閩南語、客語或是廣東話,它都是非常契合唐詩時候的聲音。」
不只大人會吟詩,小朋友的表演也不遜色。頭戴古典飾品、手拿紙蓮花,身穿肚兜古裝。孔廟兒童吟詩班將三字經融入說唱表演,不僅能推廣中華文化,也讓小朋友在學習中得到樂趣。孔廟兒童吟詩班小朋友說:「因為我就是比較喜歡唱詩歌,在家裡常常在練歌。平常在練三字經、勸學還有古風。」
孔廟兒童吟詩班連老師提到:「我們主要是讓他們保有中國固有的文化,加入歌曲和動作,這樣子比較活潑。那小朋友會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
閩南語的吟詩聲,飄盪在屹立兩百多年的林安泰古厝。多位詩人以台語吟詩,勾起了老一輩腦海中,最熟悉的記憶。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