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丹麥移民謀職記

2012/04/20 16:21
7,220次瀏覽 ・ 1次分享 ・ 3則留言
PeoPo推 3
檢舉

泰國印尼相繼表示,2017不再輸出外勞。

早把外勞當成替代而非補充照顧人力的家庭,屆時該怎麼辦?

來看丹麥,看護學校中一半都是外國移民,怎樣確保照顧品質又讓照顧者受尊重?

照片

最近在民間不斷的要求下,勞委會考慮說要放寬申請外籍看護工的條件,讓八十歲以上的老人都有資格申請。但泰國印尼都相繼表示,2017不再輸出外勞。早把外勞當成替代而非補充照顧人力的家庭,屆時該怎麼辦?現有二十多萬看護工,還經常發生疑似被虐逃跑事件,可見國人對待外勞的態度與制度都需要檢討。
來看丹麥,看護學校中一半都是外國移民,怎樣確保照顧品質又讓照顧者受尊重?獨立特派員帶給您最新的觀念。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Amber (未驗證) ・ 2012/05/23 09:54

台灣目前有二十多萬外籍看護工
政府只負責做開放引進
卻沒有良好的管理及訓練
更不要說是外勞在異地的語言和文化適應上的協助
影片中對於專業外的訓練有很多著墨
很有助於我們在外勞議題上的思考

嘉義秀秀 (未驗證) ・ 2012/11/22 23:09

目前台灣相當倚賴外籍監護工照顧失能者,使用者(特別是老人)擔心語言問題。看到丹麥訓練外籍移民擔任照顧員,讓我想到可以考慮招聘來台5-6年以上的外籍配偶擔任照服員。因為來台一段時間基本溝通沒問題,且可增加外籍配偶的就業率,雖然她們可能無法從事24小時的照顧,但可以補充台灣居家服務照顧人力不足的問題。

・ 2013/06/07 02:07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建立關係的最基本條件,而在照顧上更是需要彼此良好的溝通,才能讓被照顧者能正確表達出他們的需求給照顧者知道。所以語言真的很重要,而丹麥政府為了讓外籍移民能適應當地,免費提供一些設備和教職人員教導他們語言,讓他們更能熟悉環境,融入當地的生活。反觀台灣,開放引進20幾萬的外籍看護工,對於他們在台灣受到的待遇一直被忽視,而且許多外籍看護都受到被照顧者的家屬所歧視或不合理的要求,這些問題都解決不到,更遑論協助外籍看護可以得到語言和文化上的適應協助。不過,或許改善語言問題,讓被照顧者和家屬與外籍看護的互動關係有充分的理解後,彼此的誤解消除後,就可以減少分歧。我想到有可能的解決方法可以透過外籍看護的宗教團體分區域統合人數,經由照顧者關懷協會的幫忙讓他們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