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確立市場定位
結合組織 提高附加價值 產品在地化
近年來,由於各大咖啡連鎖體系的快速展店,以及創業風潮的推波助瀾,咖啡店呈現快速成長的趨勢。
照片

▲貓空的露天咖啡座,能讓民眾一邊品嘗咖啡,一邊欣賞美景。
根據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農企業管理系教授陳淑恩整理的資料顯示,台灣傳統飲料消費市場一向以茶葉為主,咖啡被視為奢侈的舶來品,到咖啡館消費是昂貴且高級的享受。直到民國八十一年,真鍋連鎖咖啡店引入台灣,其後85°C、星巴克、統一超商City cafe等平價咖啡拓展台灣市場,加上國民所得提高,生活飲食西化的趨勢,將國人喝咖啡的風氣與需求推向高峰。
未來台灣咖啡產業在發展上,應確立市場地位,市場定位必須配合台灣咖啡產業與地方文化、觀光、休閒農業的發展,才能提高附加價值;具有地方特色,方能受到消費者青睞。業者最基本也最迫切的是品種改良,提升生產加工技術,及發展生產採收機械化。
由於業者多為小農,必須倚賴政府和學術界提升生產加工技術,及機械研發,才能將咖啡推廣到更多地方。如果各地的咖啡產業要在台灣市場扎根,必須與當地的文化、觀光、休閒農業結合,強調當地的咖啡文化,賦予新定位。
陳淑恩表示,要推動當地咖啡特色單靠社區的力量仍不足,若結合業者組織的力量,加上政府和學術界輔導,便能發揮效果。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