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綠蠵龜不轉彎 保留阿朗壹古道

2012/01/19 19:58
10,886次瀏覽 ・ 305次分享 ・ 16則留言
PeoPo推 20
檢舉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subtitles off, selected

      2012/01/18上午

      近八百位民眾與環保團體,群聚在屏東縣政府,呼籲阿朗壹古道審議委員會委員同意支持劃設為保留區,為後代子孫留下最後一片自然海岸。

      最後審議結論是:同意劃設為保留區,這是繼國光石化後,一個令人振奮的好消息。。

       

      守護阿塱壹古道,兩大要求:

      守護阿塱壹古道,公民團體兩大要求:

      一、     停建台26線《環島公路網》,保留台灣最後1%原始海岸林

      1.【千年古道文化資產】舊稱「琅嶠-卑南古道」,見證台灣族群千年的遷移史。

      2.【國家級的地質教室】豐富的地景風貌(沒口溪、南田石灘、百萬年古大陸棚地質褶皺)。

      3【.世界級的生態廊道】溝通四大氣候區的關鍵路徑,連結寒帶 (北大武山)到熱帶(墾丁海域)的物種基因交流,墾丁國家公園北界的保育屏障。

      4.【獨特珍貴的生態系】多樣的陸蟹(樹蟹)種類,珍貴的保育類動植物,可見綠蠵龜覓食秀。

      5.【僅存的天然海岸線】台灣本島難得完全沒有人為工程痕跡(消波塊、擋土牆)的海岸線景觀。

       

      二、     比照公路開發經費,要求設立《恆春半島低碳生活圈區域發展基金》

      旭海地區長期青壯年人口外移嚴重,醫療與教育資源也短缺,因此將開闢公路視為唯一的希望。然而近年來國內環保意識興起與《環境教育法》施行,古道原始的生態面貌,加上牡丹社事件的歷史與村落靜謐的生活步調,反而搖身成為開發過度的台灣,推行【低碳旅遊】與【環境教育】最理想的場域。為了協助地方永續發展,本基金需支援以下項目:

      1.發展地方產業政府應設立《環境教育中心/低碳生活示範區》,並輔導在地人善用在地特色,發展地方產業,自行創業做主人,比如,食:地方風味餐、住:特色民宿、行:綠色交通&接駁、育:生態解說&地方故事分享、娛樂:體驗在地生活(溫泉、野菜採集、漁撈、原住民文化)。

      2.提升醫療服務旭海本地醫療長期缺乏,距離最近的醫院在恆春(車程65分鐘),然而恆春的醫療資源也不佳,就算台26線貫通,依舊無解恆春半島地區整體醫療匱乏的問題。我們認為必須在合適的距離(如:滿州、牡丹)設置醫療院所,並要求提升恆春整體醫療資源水平。

      3.縮短就學距離讓在地人可以在地創業,不需要離鄉背井到外地工作,以爭取旭海國小復校。

      4.部落文化傳承讓部落青壯年在家鄉有好的就業機會,才有機會讓部落文化一代代的傳承深根。

      5.環境永續經營政府應協助讓居民因為保育而有穩定經濟收益,如此才可達成經濟與環保雙贏的局面。

       

      阿塱壹不要說再見!

      搶救千年阿塱壹古道,守護台灣最後1%的天然海岸線 │屏東環境保護聯盟 發起

      更多資訊>>http://alangyi.blogspot.com/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balance (未驗證) ・ 2012/01/20 10:31

      看到這種訴求和結果,
      就讓人聯想到讀國中小學時,班上成績好的家境好的同學,有時不自覺的揪在一起;議論,甚至決定著弱勢同學的穿著衣食和遊戲方式。
      (很慚愧,記憶中,我似乎也有這樣做過---最起碼旁觀過)

      我不贊成這樣的結果,有一絲霸凌的味道。

      綠蠵龜,在「開路和不開路」時都不需轉彎(看澎湖望安的路和綠蠵龜即知);但對當地的原民,開路和不開路,轉的彎可就大了。

      以下,轉貼我在另一位記者bulamyang報導的回應如下:
      --------------------------

      以「重環保,也同情弱勢」的「人」的觀點,來看這件事,比較平衡。

      為滿州鄉及牡丹鄉原住民,及久居開地的其他民族居民開一條道路,便於他們生活、醫療,是值得贊成的事。更何況目前開路,對保存古道並無影響。

      以「絕對荒野保護」或「絕對環保」來說,應該是「廢古道」,完全「回歸自然生態系」,而不加干擾。這種標準下,留存阿塱壹是最環保的嗎?

      為何有古「道」?表示先「人」就必需經過那裡,到某處他/她所「必須去」的地方,它是一條人「生活」必須要有的途徑。
      就像現代的「人」,必須藉由道路去某地看病、賺錢買食物謀生、或把產品運到他地;

      城市人如此,鄉下住民更是如此;
      道路對城市人重要,且已達到「便利奢華」的程度,但對某些鄉下地區,卻是「珍稀被渴求」的願望。

      住在該地區的原民,或許沒有幾人;
      戶數甚至不見得比某些都市中一幢華廈豪宅多;
      也不懂,外界住在城市或舒適空間中的人們,如何議論這條「他們先人」的古道;
      他們更不懂,如何上網表達他們的看法和微弱的聲音;
      顯然不只在經濟上,而且在網路世界中,他/她們都是弱勢。

      但事實上不需證明,他/她們「行」的基本生活工具,卻仍然落後都市數十年不只,仍然和先人一樣。

      如果漢人、都市人、環保人(我都是)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也能翻過來,多聽一聽當地人有沒有不同的聲音,站在當地居民「生活」的角度思考一下;
      (想到如果有急病人,要背著爬上下幾乎20公尺,是什麼情境?)

      是不是比較不會落於「環保或城市人沙文主義」的陷阱?

      各位團體的負責人,在不同的議題上舉著大纛吶喊著「欺壓弱勢,不公義」,
      此時是否已翻轉有不同的標準?認為在舒適的都市中,「保存阿塱壹古道」對「力抗強權、反對政府」的各團體或個人的形象比較重要,
      而當地居民的交通、醫療等公民權,較易「操作」成為財團開發圖利?

      請顧惜當地居民的基本要求,雖然住在窮鄉僻壤,他們也是您平日關懷的「人」。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 (未驗證) ・ 2012/01/20 11:12

      In reply to by balance (未驗證)

      balance
      您好
      我不得不說,我覺得,你是開發派的,可能是公路局的,或是你是支持開發的"利益少數者"。如果你是的話,我希望您不要自私的只想到自己。

      這"土地"不是你,也不是我,或是大家所用有的,人只是借住了,這的地方。

      再不善代土地,我想上天一定會懲罰,自私自立的人民。

      施月英

      路人 (未驗證) ・ 2012/01/20 14:29

      In reply to by balance (未驗證)

      看了施月英的回應滿難過的,
      身為局外人有點小小的疑惑,
      有幾個問題想請教您。

      你們都是用這種態度在面對反對者的聲音嗎?

      若如此,該如何相信你們有傾聽並且考量當地居民的聲音?

      您以為「這"土地"不是你,也不是我,或是大家所用有的,人只是借住了,這個地方。」

      如果是這樣,那麼你又如何看待,那些在一塊土地上生活數個世代的人,面對他們的土地不斷淪為環保與開路雙方的戰場,心內的混亂與不安?

      「在地的聲音」在妳心目中的份量,又是如何呢?

      你們說要在合適的距離設置醫療院所,具體的內容又是如何呢?你們確信這樣就可以改善南迴四鄉一百多公里路沒有完整醫療院所的情況?

      如今,這個阿塱壹古道設為自然保留區的消息下來,

      請你直說,你們的目的是否已經達成了?

      未來,你們還會用怎樣的方式,繼續關懷這塊土地呢?

      關於這點,你也許無須正面回應我,
      但我們都在看著,你們後續是否實踐你們「發展地方產業」「提升醫療服務」「縮短就業距離」「部落文化傳承」的承諾。

      希望你們不是在「環保」的目的達成了以後,就拍拍屁股走人。

      OldBulbul (未驗證) ・ 2012/01/20 14:48

      In reply to by balance (未驗證)

      上文中提到「…為該地的居民開一條道路,便於他們生活、醫療,是值得贊成的事…」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當地的居民的生活圈或醫療需求,不論是要到恆春、屏東或高雄,都和這段「旭海─南田段」公路無關。
      「旭海─南田段」的開通並無助於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及醫療,也無助於改善台東到恆春間的交通,
      這我不需要多做解釋,大家查一下Google Map就可以知道了。
      至於,如果這樣,公路總局為什麼非要花38億新台幣蓋這一段不可?
      有什麼開發的必要性、急迫性、不可替代性?有什麼開路的正當性?
      是錢太多沒處花?還是只是為了達成所謂「環島公路」的好大喜功心態?
      抑或是那個永遠說不出口的「核能廢料永久貯存場」的準備道路?
      老實說,我也很想知道,應該要請公路總局「踹共」。
      或許有人會提到當地居民難道沒有經由「旭海─南田段」到台東的需求嗎?
      或許有,但絕不會太多,
      當然少數的需求也是需求,
      這就要考慮我們要為這樣的需求投注多少環境成本及社會成本了。
      我們也希望「重環保,也同情弱勢」,
      如果你在01/18有來到活動現場,就會瞭解我們的主要訴求有兩個:
      一是劃設「旭海-觀音鼻自然保留區」,保護的是海岸、地質、生態、環境,不單單僅是古道;
      另一個訴求就是籲請政府重視當地居民的生活,
      把原本要用來開路的38億經費用來改善恆春半島生活及醫療環境,建立「恆春半島低碳生活圈」。
      事實上現在已有好幾個NGO團體進駐到當地社區蹲點,協助當地部落發展生態旅遊及培訓解說員,
      也希望保留下來的美景及豐富的自然資源,能吸引遊客,為當地居民帶來實質的利益,
      而不是開一條公路讓車輛呼嘯而過,只留下煙塵。
      當然這絕不是簡單的工作,現在的任何承諾在還沒達成之前都不值得拿出來誇耀,
      但我必須說我們絕不是「環保或城市人沙文主義」,
      我也必須說我們需要大家的支持與鼓勵,
      如果你真的關心,非常歡迎一起來參與,
      而不僅僅是在一旁冷言冷語。

      balance (未驗證) ・ 2012/01/20 17:13

      To: 施月英女士

      我既不是「開發派」,也不是「公路局的」,更不是少數「(既得)利益者」;
      (更不是國X黨、民X黨、親X黨、共X黨。如果您心中有一絲懷疑,而還不便替我多戴一頂帽子,我先答了)
      我只是住在北台灣的一個
      「看著各種團體,用盡所有媒體資源(包括號稱多元公義的公視),努力把當地原民壓抑於土地之中」,而覺得有點窒息的人,我更沒有任何資產在該地。

      原民朋友在面對學者、專家、環團的公義大旗、侃侃而言時,
      更顯得他們聲音的微弱、無助;

      西部四通八達的彰化平原上,任何一條路,隨時都可以通往每一住戶,居民如遇有道路損毀或像波浪(請回憶另一位記者的報導),隨時都可以有責問權。
      但東南部小角落,遑論標準道路。在大雨、颱風來臨時,是什麼樣子,您知道嗎?
      (別忘了,那個角落,是東南方來的熱帶性氣旋最先抵達的地方)

      土地,是我們每一個「人」寄居、借用的所在,
      當我們自己已經有便利的通行設施時,更要想到偏鄉角落的「人」的交通水準,是否與我們相同。
      如果我們自己已經有了,卻拿著「環保、生態至高無上」的口號去告訴偏鄉的人,
      我幫你吶喊要求「教育便利權、醫療便利權、經濟提昇權」,(即使不計代價。管他呢!反正大廚不是我)
      但是,不允許你有交通便利權;

      不是有點捨本逐末,自娛愚人嗎?

      To: OldBubu

      該地居民要求「有好的道路,到他們的住處」,應該完全不需提出理由,這是21世紀台灣住民的基本權利。

      就像您要求:您的居住聚落附近,要有好的道路,
      但有ABC聯盟的朋友告訴您,我看您到甲地和乙地就醫、就學、謀生,都不需要這條路,
      您的理由都不充份,還是讓我們保留您祖先走的古道比較洽當。

      您覺得,通嗎?

      我關心該地的環境。我也贊成保留古道。
      我更希望,按照當地原民的需求,建造一條給他們用的好路。

      這完全不是冷言冷語。是有同情心、熱血的心裡話。

      OldBulbul (未驗證) ・ 2012/01/21 02:30

      In reply to by balance (未驗證)

      首先,我不知道「…有好的道路,到他們的住處,應該完全不需提出理由,這是21世紀台灣住民的基本權利…」這麼近乎憤青的偉大的論調是從何來。

      其次,我很懷疑我們討論的這一段「旭海─南田段」是不是同一條路?
      你是不是真的知道旭海在哪裡?
      如果你真的不知道,拜託先去看看地圖,不要只是自以為正義地在這裡放砲。

      牡丹旭海的居民往恆春有屏200縣道,往高雄、屏東有屏199縣道可以接南迴,
      只有往台東才會跟這條「旭海─南田段」扯上關係,這點希望你能先搞清楚。
      而台東尚遠在80km之外,並不屬於牡丹旭海的生活圈,與當地居民的就學、醫療也無關,
      也與你所謂的21世紀台灣住民的基本權利扯不上關係。

      當然你也還可以強言不可排除有人要去台東謀生或就學的需求,
      是,當然不能排除,但如果這樣就要求不惜成本開一條直通的道路,
      全台各地都有這樣的需求,中央山脈上早就該被公路完全覆蓋了。

      好,再回頭來談談如果真的蓋了這一段「旭海─南田段」,
      除了到台東方便一點外,還能給當地居民帶來什麼好處?
      工廠會進來嗎?企業會進來嗎?學校會進來嗎?醫療院所會進來?在外的遊子會回來嗎?
      美景破壞了,遊客還會再來嗎?
      我也不能預知未來,大家都可以自己試著回答看看。
      我比較擔心的是公路開通後讓車輛呼嘯而過,遊客會變成過客,除了煙塵,什麼也沒留下。

      至於你文中所提到在那個東南部小角落,在大雨、颱風來臨時,會是什麼樣子?
      別忘了,那個角落,是東南方來的熱帶性氣旋最先抵達的地方(幸虧你記得這一點),
      在那個侵蝕海岸邊,任何等級的道路在風雨來臨時都無法給居民任何保證,
      更何況開路破壞之後。

      重新說一次劃設「旭海-觀音鼻自然保留區」,保護的是海岸、地質、生態、環境,
      不單單僅是古道;
      保留區的劃設,並不是工作的結束,而是另一皆段的開始,
      當然現在的任何承諾在還沒達成之前都不值得拿出來誇耀,
      這些我在上段留言都已經提過了,不再重複贅述,有興趣自己去看吧。
      如果你真的是熱血而又有同情心,就真的幫一些忙吧,不要只是在網路上當憤青。

      balance (未驗證) ・ 2012/01/21 10:26

      In reply to by balance (未驗證)

      謝謝您給我的「憤青」稱呼,
      雖然「憤」有點擔當不起,不過「青」還讓我有點飄飄然。
      我尊重您的看法,
      也祝福您新春快樂,希望您心中保持平靜;即使是討論到您的hot spot。
      這樣,所謂的「多元意見、公義、隨時濟助弱勢、溫和但堅定的環保」,才有希望能夠在這片園地中生根。
      才能指望有更多的人,支持廣義的濟弱、環保理想。

      sanmu (未驗證) ・ 2012/01/21 16:39

      影片一開始日期錯了2012/12/18?!
      變成未來影片了

      看了來回應 (未驗證) ・ 2012/01/22 15:56

      標題:你的環保,是我們國小倒店換來的!
      *******************

      看了回應,我只能說,有 balance 的想法的,並不是只有一個人。

      我現在住在牡丹鄉,服務於牡丹鄉某公家單位。我住在交通比較方便的石門村,而不是住在交通實在「真他媽的不方便」的旭海村。我也曾以高考第三名的資格,從臺北自願分發到太麻里鄉金崙溫泉某公家單位服務。不曉得有沒有資格來提一下意見。

      待過偏鄉,就知道偏鄉的一堆鳥問題,都是由於人太少,產業不足支撐,人口外流,文化就無以傳承。阿朗壹當然要保留!可是保留古道就一定不能開通道路嗎?這不是絕對的答案吧。

      這次在屏東縣政府,也聽到類似的說法,要扶助就業,發展觀光,甚至有人說要留公路總局的錢來吧牡丹鄉的170 172 道路打通──這實在是屁話。把鄉道路打通,本來就是當地政府的責任。輔導就業,本來就需要做,而不是不要開路了才來施捨的做。

      旭海國小倒店了。路通了,當然不可能人馬上回來,但至少去臺東近很多。人會不會回來?會,一定會。那不是即得利益的關係,而是在這個地方,可以

      你說去臺東沒有影響?我告訴你,影響可大了。旭海到牡丹鄉公所至少要30分鐘,枋寮是至少1.5小時,而路通之後到大武車站卻是20分鐘,比往恆春還近。路沒有通,恆春是屏東尾,旭海是尾巴的尾巴 ,偏遠到不能再偏遠,來的老師紛紛求去,去到學校都倒店。路通了,就是恆春的東大門。我要是旭海人,我就投奔臺東縣,才不要當什麼屏東縣的偏遠沒有人要的尾巴。神經病才會去高雄屏東,遠的要死,臺東近多了。

      路通之後,車子會呼嘯而過?我是百分之兩百不相信。要不然你來阿塱壹是幹嘛的?

      你們不就是貪圖美景,才想要保護的嗎?
      *******************

      旭海到前後景點距離都超過 30KM (墾丁或大武) ,他們怎麼可能不會留下來?滿州沒有那個條件,佳樂水更沒有。只有遊客量多,這倒是比較麻煩的。

      回到原題:我當然想保護阿朗壹古道。在那裡帶團,知道那裡可以解說的景點。可保護不是只有不開路這個方式。

      路都繞道打隧道了,沒碰到海岸了,甚至還要從旭海到牡丹村到分水嶺高繞一圈,不碰旭海-港仔海岸(軍事管制區部分),那樣還不行嗎?那一段軍管區其實是很漂亮,與觀音鼻是一體的,只是沒有人會注目,也沒什麼人解說。那一段軍管區,還曾經有國小分校和大劉(大流)部落,最後大劉全社被軍方遷移,國小倒店,這你知道嗎?

      再回到醫療問題:那不是你要設立在牡丹鄉或滿州鄉,就可以設立。不是居民不希望,而是「沒有那麼多人口,就沒辦法維持那個等級的醫院。」那不是只有政府預算就可以免費支撐的問題。恆春只有三家醫院:恆基、南門、署立恆春分院,你知道這三家醫院,他們都有婦產科,但是都沒有在接生小孩,嬰兒室都蒙上一層灰塵了嗎?護士小姐會很委婉的,請你到屏東去生。晚上三點有狀況要產檢時,也是要到屏東去嗎?開車兩小時?

      我不要你來住在旭海。你來住恆春好了。墾丁在臺北人來看是風光和浪漫的地方。墾丁大街,和消費很貴的福華飯店。但住在這裡的人,可不是每天都在後壁湖吃海鮮,或是每天都在看海灘美女,或是每天吃小杜包子。

      生活條件艱難是現實,阿塱壹古道當然是資產,我們沒有人要把阿塱壹古道鏟除,保護都來不及,卻何苦要污名化我們?開一條路,你以為只有看到地主得利,卻沒看到邊際效益嗎?(屏東縣政府就是這樣講的,污名化旭海人,還說旭海人都愛錢。還說墾丁業者怕路通客人跑掉,等等短視近利的說法。)

      旭海北邊的南田村,多漂亮,民國81年國小倒店,現存投票人口僅剩下150人不到,他們當然不會再相信什麼屁話。

      不用到旭海,你來住恆春兩年,再來談路要不要開!

      ps. 我自己是彰化縣埔心鄉人,住金崙溫泉六年半,住在牡丹鄉已一年半。

      看了來回應 (未驗證) ・ 2012/01/22 16:28

      引自 balance

      但東南部小角落,遑論標準道路。在大雨、颱風來臨
      時,是什麼樣子,您知道嗎?(別忘了,那個角落,是東
      南方來的熱帶性氣旋最先抵達的地方。

      引自 OldBulbul :

      至於你文中所提到在那個東南部小角落,在大雨、颱風來臨時,會是什麼樣子?
      別忘了,那個角落,是東南方來的熱帶性氣旋最先抵達的地方(幸虧你記得這一點),
      在那個侵蝕海岸邊,任何等級的道路在風雨來臨時都無法給居民任何保證,
      更何況開路破壞之後。

      我不想去論有路沒路對颱風來說,是不是有差別。只是,麻煩您施捨一下基本同理心,好嗎?

      回到原題: 屏東縣政府提到,拿施工經費 36 億來做 屏170鄉道、屏172鄉道,這個生意實在太好做了。這個縣府政策,也太好做了吧。

      看了來回應 (未驗證) ・ 2012/01/22 18:09

      阿塱壹不會再見。

      旭海不會有人希望阿塱壹再見。

      用學術角度來說,阿塱壹是祖先走過的道路;用務實角度來來說,阿塱壹議題炒得這麼火熱,傻瓜也知道古道當然是金雞母,或許還可以養活回來的年青人,當然要保留下來。

      但,這不是全或無,交通需求是可以從旁邊繞過去的,都已經開到縣界塔瓦溪,離旭海「直線距離僅有六公里」。當你們開著遊覽車要到古道時,不是就把你們的遊覽車,踩著阿朗壹古道的北段,開到塔瓦溪北岸嗎?

      告訴我,你們有誰是從南田,甚至是安朔步行過來的?我有走過。還民國80年走過的。安朔村的排灣族語就是阿塱壹 (應該是阿露依唸法,比較接近原音) ,不是嗎?你們在讚賞塔瓦溪─觀音鼻,南田石的海岸時,可曾知道民國 80 年是一望無際的絕美沙灘,根本不是什麼南田石嗎?不相信?

      所以,請留一點同理心。

      如果你家門口有一個古蹟,引以為榮,卻因此擋路從原本10分鐘變成繞路一個小時,還有外人指天指地的拿著正義大旗講解,說旭海的人只要到屏東就好不用去臺東,「我不否認他們或許有去臺東的需求」,說這裡的人都愛錢、都要開路、都有財團在支撐。

      南邊是國防部中山科學院鵬園基地管制區,北邊是此路不通的觀音鼻,明明都看到臺東了祇差六公里。旭海有學生唸南一中又怎麼樣,他會回來才怪。年輕人早跑了。

      **********************
      沒人生小孩,國小都倒店了,你還要我們怎麼樣。
      **********************

      請你體會一下,這樣的尷尬、憤怒、和莫可奈何吧。

      balance (未驗證) ・ 2012/01/22 21:53

      In reply to by 看了來回應 (未驗證)

      謝謝您珍貴的實證資料(大概絕大部份1月18日在鏡頭前面彈唱講演的人,也沒有您的實證經驗)。

      在該地長期工作、生活過,確實明白這個國境東南、美麗風景下困境的人,所寫出來的文字,
      比我只是「感覺不舒服」、「表達不同意見」寫出來的東西,更能帶人「看到」當地深一層的面向。

      也祝您除夕平靜、平安、快樂。

      希望當地的居民,仍有可能在屏東縣府和環保團體的巨大阻擋力量之下,得到一條方便而且較快捷的路。

      那,應該絕對不會讓阿塱壹古道消失,也不需要讓綠蠵龜轉彎。

      看了來回應 (未驗證) ・ 2012/01/29 17:02

      祝大家新年快樂,不管你是站在正方或反方的朋友。都祝大家龍年行大運。

      感謝 balance 的回應。

      其實我以為,我們並不是對立的正方或反方,不是絕對的開路不開路,而是再思考能兩得其利。旭海當然不可能有工業,離一級都市高雄的區位太遠,離臺東也要 80 分鐘 (路通情形),甚至離恆春亦 60 分鐘。旭海賣點自然還是碧海、藍天、和天然的閒適風景。

      照理說,劃設保留區之後,這一點是失敗了。除非農委會覆議,或有人真的想去打行政訴訟,或是屏東縣縣長換人。屏東縣政府用行政力量來讓道路不開,縣長意思一口咬定,還真沒他奈何。是啦,是還有個委員會沒錯啦。

      ***************************************
      我知道講了也沒用,但,一個政府,不可以這樣做事情。撿現成環保名聲,和占盡便宜。
      ***************************************

      (1)
      不能講著要保護,卻是僅在南北兩端樹立鐵牌宣告了事。其他咧?(北側鐵牌在塔瓦溪南岸,南側鐵牌旭海村乾溪口) 基礎里程標示沒有,廁所沒有,避難處所沒有,解說點沒有。網頁登記管制倒居然是有了,一天三百人,用網頁來管制,真是 E 世代。只有管制,興利何在?反正阿塱壹古道在海邊,怎麼樣也不會冷死人,是嗎?
      (2)

      不能說要照顧當地住民,卻想著低碳生活基金,大概要開路的 36 億來支出,慷慨於他人資源。把地方政府原本該有的責任,在那裡?不管開不開路,不是本來就要做的嗎?

      (3)

      不能說要支援當地醫療資源,就要到處抓公差似抽調人力,路途遙遠,來支援阿塱壹古道遊客,而且還沒有錢。挖東牆補西牆,急就章硬上,不是嗎?這些衛生單位的正事,還要不要做?不信任?你問一下恆春半島這幾個衛生單位。你可以說這些衛生單位涼,但不能這樣亂用人力。

      (4)

      比起來,部分當地人巡邏是以勞工最低薪資僱用,一個月一萬八,扣勞健保實領一萬五,還不是每個月都有,這樣當地人應該是要知足感恩,總算有工作,是嗎?

      ***************************************
      我知道講了也沒用,但,一個政府,不可以這樣做事情。撿現成環保名聲,和占盡便宜。
      ***************************************

      如果只有仰望政府補助式的投入,水滴甚少。那麼旭海人只能繼續愛錢和現實下去。沒有外部的活水,年輕人怎麼敢回來生小孩?明明是恆春半島的東大門,門打開就可以了。卻成了屏東縣轄下最尾端的尾端,最偏遠的偏遠。遠到就連恆春基督教醫院的復康巴士,路線都沒有開到旭海。好像旭海都是觀光客洗溫泉,沒有老人家在生病。但醫療不能全靠人家恆基。

      嗯,叫我們老人家走六公里跳石到縣界塔瓦溪口,再包計程車10分鐘就可以到臺東大武,這樣也很快啦。

      之前某政府單位,建議提出臺26 線要從旭海村以南繞路牡丹鄉上牡丹、牡丹鄉牡丹池山,牡丹鄉高士村、滿州鄉分水嶺接回原路線。說是要繁榮這些窮鄉僻壤。旭海村以北,就開始義正詞嚴的不開路了。同一條路兩套標準,前面開路、後面堵路,這種路有用嗎?

      更有論者以為,開路好到臺東比較多。墾丁的客人比較方便到臺東。但好到臺東又怎麼樣?臺東的客人,就不會到墾丁嗎?路是溝通兩地往來的,而非僅有一地,不是嗎?恆春與臺東的交通地位,不會就此改觀嗎?事實怕是:路通之後,恆春半島與臺東,將直接緊密相連!莫拉克颱風時,臺東縣南迴公路路斷七天,有如孤島的窘境,至少不會全無出路。路通,對屏東縣無感;對臺東縣增加生命線;對恆春半島打開東大門,全新的世界。

      回到原題:阿塱壹,當然要保護!不管路通或不通,都要保護,那是很絕對的。

      祇是拜託大家,什麼醫療就學就業都不要給我們,我們不要施捨,給再多,都沒用。更不要指天指地拿著正義旗幟,那真的很受傷。給我們路。

      路通了,我們自己賺取,就都有了。

      ps.我不是當地人。我娶了當地人,我現在住在當地。

      看了來回應 (未驗證) ・ 2012/01/29 17:16

      >旭海有學生唸南一中又怎麼樣,他會回來才怪。

      這是後記,當時是民國 79年暑假,我騎腳踏車旅行路過旭海,旁邊正在殺豬辦桌放鞭炮,考上南一中。好事者可以去詢問。

      他回來了,做擴大就業工作。唉。

      看了來回應 (未驗證) ・ 2012/01/29 17:33

      >護士小姐會很委婉的,請你到屏東
      >去生。晚上三點有狀況要產檢時,
      >也是要到屏東去嗎?開車兩小時?

      上面那個,是我太太。還好只是臨時狀況的產檢。小病可醫,大病真要命。

      我想絕大多數的環保朋友,都沒有需要到恆春生小孩,也不需要到恆春產檢。恆基的嬰兒室有,但確定是沒有嬰兒。本來恆春鎮上有幾家婦產科,但都倒了。

      上次回員林夜市,短短100公尺居然有連續五家孕婦裝,生產力真高。整個屏東縣能不能找到五家孕婦裝,我都沒把握。偏遠鄉鎮,很多是不能想像的。

      謝謝各位朋友都看到醫療問題了。我就囉嗦囉嗦。產檢當然跟阿塱壹沒什麼關係,不是嗎?

      守護阿塱壹 (未驗證) ・ 2012/02/23 23:47

      小弟必須感謝這個網站,帶給我的生態刺激。對生態、居民、政治力量,其三者的均衡,有一些省思。
      所以我也寫了網頁,來為大家加油,希望朋友們來逛逛。也希望不同的聲音,能夠有同樣的展現。
      http://blog.udn.com/guard4alang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