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BOT創造雙贏!晶華酒店行銷國際

2012/01/18 21:07
12,084次瀏覽 ・ 25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若提到台灣的政府與企業合作案例,BOT當屬最經典方式。而其中,晶華酒店可說是全台最早也最成功的BOT案!晶華之所以能成功,很大的原因在於「重管 理、輕資產」的經營,首創台灣飯店地上使用權先例,土地所有權屬於政府,晶華則擁有五十年地上權,如此一來,所需資本少,但投入研發、經營時間多,所獲得 的利潤相對就比較多!

 

記者陳思瑜 台北報導

 

照片

晶華酒店位居台北市中心地帶,緊鄰台北火車站與捷運淡水線中山站4號出口,附近除了有中山百貨商圈、市立美術館、與大型觀光夜市,飯店門口也設有機場接駁與各線公車停駁站,連接全台北市各觀光與知名據點。無論是遊覽、購物或商務洽公,皆享最快速方便的交通服務。

 

而外觀看起來依舊華麗亮眼的晶華酒店,很難想像它今年已經邁入第二十二個年頭了!除了是觀光客來台首選、政商名流聚集場所外,也是全台最早的BOT案!

 

首先,到底什麼是BOT呢?

BOT全名為「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是一種公共建設的運用模式,多以英文「BOT」簡稱之,即
Build(興建)、Operate(營運)以及
Transfer(轉移)三個單字的縮寫。其為將政府所規劃的工程交由民間投資興建並經營一段時間後,再由政府回收經營。18世紀中葉的土耳其,曾邀請國
內外承包商共同參與規劃公共部門民營化政策,是最早採用興建、營運、移轉之模式的案例。

 

民國六十年代,政府就是以「設定地上權」的方式和晶華酒店合作!由企業出資興建經營,市政府收取權利金和租金,50年經營期過後,晶華酒店產權將回歸市政府。民國79年,在潘氏家族和東帝士集團合作下,晶華正式開始營運。

 

照片

經過多年的努力,晶華的表現持續向上,讓競爭對手瞠乎其後。不僅營收獨佔飯店業鰲頭;獲利率更常常領先同業許多,到底是什麼方法讓晶華酒店能持續稱霸飯店業呢?

 

晶華憑的是:管理力和品牌力。

 

在台灣,晶華一向是「精緻」與「品味」的代名詞,品牌精神是「simple and elegant」,晶華賺的,就是這品牌內涵帶來的利潤。但更重要的一點是他們「重管理、輕資產」的經營!

 

這要歸功於晶華的背景——首創台灣飯店地上使用權先例!土地所有權屬於政府,晶華則擁有五十年地上權,之後君悅飯店、101大樓許多BOT案都循晶
華模式。政大EMBA教授於卓民也評論:「晶華一開始重點就不是投資房地產,而是透過經營旅館獲得利潤,這個思考讓經營團隊在成長過程中,比較強調
Know- how、價值跟人才升級。」

 

「重管理、輕資產」也反映在晶華的財務操作上。晶華首創台灣標竿企業減資的先例,繼2000年減資百分之五十後,2007年八月,晶華更大幅減資
72%,一口氣將二十一億資本額減到六億元。甩開臃腫的股本後,每股盈餘跟著倍增,股價創下三八七元新高。晶華搖身一變,成為傳統產業股股王。

 

原本減資是經營不善、前景不明公司的專利。但晶華之後,減資成為成長趨緩年代下活用資本的象徵!

 

至於晶華未來發展,則因陸客來台旅遊正夯,使生意更蒸蒸日上!例如華航就與晶華策略合作,推出「暢遊寶島」專案,預期為大陸、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及韓國出發來台觀光的自由行旅客,提供更划算的優質選擇。

 

照片

在旅遊業界具有高聲望的Conde
Nast Traveler雜誌,則將晶華酒店集團營運管理超過一年的麗晶Regent評選為全球最佳旅遊產品(2011 Best in the World)之一,旗下位於柏林、克羅埃西亞、特克斯凱恩斯、北京及台北的麗晶酒店也全數上榜,名列各大洲「最佳飯店Top
Hotel」之列,其中柏林、克羅埃西亞及台北三家麗晶酒店更是名列該國第一名。這項榮耀不僅將麗晶酒店的名聲再度向上推升,更讓負責該品牌經營管理的晶華國際酒店集團,在國際市場上初試啼聲且大放異彩。

 

綜而觀之,政府與企業如果想藉BOT創造雙贏局面,政府該扮演支持而非限制的角色,「設定地上權」就是一種使企業資金運用更靈活和擁有土地使用保障的做
法。如果企業的自我定位和管理拿捏好,那離成功就不遠了!晶華酒店的成功讓政府所有地做了最佳的使用,成為政府與企業合作成功典範。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