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蘭州公園螢火蟲生態 急需搶救

2011/10/11 08:00
3,540次瀏覽 ・ 49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陸政錡/台北市報導】位於台北市大同區的蘭州公園,與一般公園看似沒什麼不同,但是多年來,經過前任管理員施天一不斷的努力下,在他4到5年的任期內,將超過800隻的螢火蟲幼蟲以及許多青蛙和水草移入公園內的淺水池進行培育,到了2010年5月已經成功復育超過上百隻螢火蟲,也讓蘭州公園成為台北城市中央第一個螢火蟲棲息地,不過現在,此一情形卻可能因為人為的管理不當,造成螢火蟲生態相當大的衝擊。「搶救台北城市中央第一個螢火蟲棲地」的活動發起人-國小教師陳志偉(黑熊老師),當他今年見到了蘭州公園的景象,覺得相當可惜。他說:「今年公園換了管理人員之後,因為對螢火蟲的生態不甚了解,所採取的種種營造措施都逐漸在傷害整個生態環境。」蘭州公園內其實只有一種螢火蟲,名為黃緣螢,為台灣典型之水棲型螢火蟲,生長環境適合在陰涼的淺水池,不管幼蟲或成蟲都怕熱怕光。不過,在年初更換管理人員之後,他們將公園內許多遮光的竹子及樹木都砍掉,並加裝上許多照明設備,說是因為怕晚上遊民太多,但其中一個照明燈具卻直接對著蘭州公園的池子照射,這些措施不僅會讓螢火蟲無法順利交配,且幼蟲也會因為水池溫度過高而死亡。前一陣子因為公園內的淺水池有漏水,管理人員用水泥來修補,黑熊老師表示這是一個相當不適當的做法,應該要用土來修補才正確。原因是水泥相當容易吸熱,會讓池子的溫度加速升高,導致螢火蟲死亡。並且因為居民常會抱怨公園附近蚊子太多,相關人員開始會對公園內的水池進行噴藥,不過對此黑熊老師也說明,其實蚊子太多並不是公園水池的問題,並指出蚊子應該是從附近水溝來的,因為一般來說生態假如維持平衡,蚊子並不會大量繁殖。許多措施在黑熊老師眼中似乎都還可以選擇用更好的方式來規畫。對於現在情況已是如此,黑熊老師在連署平台上有提出三個建議。首先是強調應嚴格禁止在公園及公園周邊環境進行噴藥行為,以免影響公園的生態環境。再來在每年4到9月黃緣螢羽化的季節,希望園方能將公園的投射燈與照明燈具,每日晚間6到9點關閉3小時。最後,要保持環境遮光,降低周圍環境投射光線進入公園水池區,也就是保持公園周圍樹木生態。他希望相關當局能好好注意並且正視這個問題。因為在都市建立起這樣的一個生態環境並不是不可能,前管理人施天一和其團隊就做到了,但是現在已建立起的生態卻是因為人為的不當管理,正在迅速的消失當中,如果這樣的狀況持續下去,未來,在蘭州公園,將看不見螢火蟲飛舞,公園環境越來越水泥化,缺乏生態氣息,整件事情會因人為管理不當而成為一個台北市生態保育的污點,這絕對不是我們所樂見的。

陸政錡/製作

延伸閱讀搶救蘭州公園螢火蟲棲地連署閱讀臺北主題網 一閃一閃亮晶晶 蘭州公園賞螢趣台灣生態學會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