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區偏鄉 微水力發電積少成多
緣由:報導「山區偏鄉 微水力發電積少成多」
時間:114年11月8日(六)
地點:台北
在2025水土保持技師公會年會中
大會邀請了推廣
微水力發電的專業廠商
來與水土保持技師們分享
今天很開心參加 這個
水保三十週年的這個活動
我們今天帶來的這一個
是微水力發電的機組
那我們可以想下一件事
就是說 過去大家在想 水力發電
我們在想像的 都是像石門水庫那一種等級
是一個很大的水庫
然後很大的這個 壓力鋼管
送到我們的發電廠
那現在的技術已經可以縮小到
像我們現在 檯面上這個
我們叫 最小的發電站
這個最小的發電站
他可以一個小時發一次電
也就是說 他一天可以發24度
24度電 大概可以供兩個家戶使用
那為什麼 我們會來參加水保的活動呢
因為今天在這件事情
我們在水保集水區 有很多簡易自來水塔
很多偏鄉或 自來水的水塔
都很適合 使用這樣的設備
來做他們的 臨時的電力
或者是 我們孤島的時候 有電力可以用
可以說明一下 這個嗎
我們現在 在全臺灣
當然 我們希望 每一個偏鄉
都可以有 他的微水力電廠
我們現在有 總共有六座
從臺南畜試所
現在有 今年完成的是 在南投的
這個卡里布安的部落
這個是 九份二山堰塞湖旁邊
這邊也有 在八仙山
很漂亮的一個地方
這邊是一個 兩個機組
他總共可以發 2點4千瓦
所以微水力 有一個好處
就是他可以透過 多數的機組的疊加
去得到 更多的發電量
所以我們希望說其實未來
在這個你把規模縮小之後
其實會有越來越多人可以參與
因為過去在這個水力發電
他其實是一個 資金需求很高的狀態
所以一般的部落或 一般的民眾
是沒有辦法使用的
當我們今天 縮小到這個規模
那他的造價 就會一定程度 是比較低的
那就可以讓一般人都負擔得起
那可以參與這個能源轉型
也可以讓我們 臺灣的電網更健全
在山區我們在水保 最重要的這個區域
其實除了水跟土 可以在保持之後
另外一個是要讓大家
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部份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