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朝陽科大承辦衛福部實物給付國際研討會 德美日韓代表齊聚交流

2025/11/10 19:25
41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為分享臺灣實物給付推動經驗並與國際交流,衛生福利部特別委託朝陽科技大學辦理「實物給付國際交流研討會暨實務工作坊」,由社會工作系黃全慶老師擔任總主持,台灣食物銀行聯合會協辦,邀集德國、美國、日本與韓國的專家學者代表與實務領袖出席,從各國發展歷程、制度設計、法規環境到倉儲物流、社工角色全面交流,為臺灣實物給付制度建構發展願景。

照片

▲衛福部委託朝陽科大辦理「實物給付國際交流研討會暨實務工作坊」,迴響熱烈。

 衛福部次長呂建德應邀開幕致詞表示,為擴大照顧弱勢,衛福部督導地方政府結合民間團體,推動食物銀行等多項「實物給付」服務近25年,將食物、日常所需品直接發給弱勢民眾,去年共提供313萬人次照顧。長年投入食物銀行研究與推動的朝陽科大社工系黃全慶老師強調,為使對臺灣未來政策推動與實務作法有所助益,本次會議特別邀請一生奉獻於食物銀行與實物給付的國際專家,在多方對話中,學習與尋找最佳經營(best practices),借鏡各國經驗,期為「實物給付」與食物銀行政策之法制完善與制度升級奠定基礎。

照片

▲衛福部次長呂建德(左四)應邀開幕致詞,與德國、美國、日本及韓國專家學者代表合影。

 會中,美國代表Al Brislain為曾領導五個大型食物銀行並擔任全國聯盟體系(Feeding America)副總裁,從全國網絡實務出發,系統梳理美國食物銀行發展歷程、社工專業的嵌入、倉儲與運輸管理標準作業,以及各項提升捐贈意願的關鍵法規,並分享如同量販店規模的大型食物銀行(food banks)與發放據點(food pantries)的運營經驗。他同時亦針對在川普政府削減福利的情況下,美國食物銀行所面臨的衝擊進行分析,說明其挑戰。

照片

▲透過國際專家與會研討交流,為臺灣實物給付與食物銀行政策之法制完善與制度升級奠定基礎。

 德國方面,被譽為「德國食物銀行之母」的Sabine Werth則介紹Tafel的核心作法,以「新鮮食材救援」與「獨立、不仰賴政府補助」的營運模式,透過志工、社會捐款與企業合作,維持高度的民間自主性與彈性,成為德國自 1990 年代以來規模最大的社會運動,其發展歷程與經營方式亦為重點。Sabine Werth一生奉獻於食物銀行,以此為傲,並鼓勵各界堅持助人初衷,推動社會良善循環。

 韓國方面,前韓國衛生保健部部長、現任韓國社會福利協議會會長金聖二指出,韓國由中央統籌,並由專責機構韓國社會福利協議會推動,建立「國家級中央倉儲—各地區食物銀行中心—在地據點」的配送體系,並發展可現場選取物資的「社會超市」(food market)以及以到府配送為主的社區食物銀行(food bank)。韓國高度集中化的食物銀行體系,係回應 1997 年亞洲金融危機後的迫切需求,並借鏡美國「好撒瑪利亞法」(Good Samaritan Laws)之經驗,於2006年制定《食品捐贈促進法》,形塑明確的食品捐贈與安全管理框架。

 而在日本方面,Second Harvest Japan 創辦人Charles McJilton則回顧日本由民間主導的發展路徑,強調以價值與信任為核心的跨部門協作,並分享促成亞洲食物銀行交流平台的經驗,提供在地化與區域連結的雙重視角。

照片

▲朝陽科大社工系黃全慶老師(右一),長年投入食物銀行研究與推動,不遺餘力。

 除國際經驗外,分組討論亦邀請全民食物銀行、1919食物銀行、食物銀行聯合會、高雄慈善聯盟、二林樂林食物銀行等多位民間重量級食物銀行領導者,分享在收募、倉儲配送、資訊治理、倫理實務、食育推廣與地方制度設計的實作洞見,並邀請衛福部分析政府政策、臺中市政府分享訂定食物銀行專法之經驗,以及康橋國際學校師生分享學生參與食物銀行志工之學習歷程,受到熱烈迴響。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