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守護藍色國土 從珊瑚復育看台灣的海洋行動力

2025/11/12 19:25
17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海洋危機加劇 珊瑚面臨生存威脅

台灣四面環海,擁有超過1500公里的海岸線,以及豐富多樣的海洋生態。但在充滿生機的海底世界中,垃圾汙染、全球暖化卻一步步危害珊瑚和海洋生物的棲息空間。

山海天使保育協會副秘書長 陳映伶

牠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生物

因為牠會有對溫度的敏感度

會讓大家知道整個全世界海水的變化

對海洋造成的影響

以及氣候變遷的表徵

復育環境嚴峻 科研團隊打造理想條件

珊瑚復育的環境條件相當嚴苛,理想水溫需維持在攝氏22至28度間。而水質的穩定性以及光照,也影響珊瑚存活率。為了重現海洋環境,許多單位也開始嘗試在陸地上進行珊瑚復育。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海洋研究員 林晏僖

其實這邊本來是海科館的一個倉庫

我們其實是從2020年開始接觸這個議題

把它改造成珊瑚的保種中心

有點像珊瑚的諾亞方舟。

一開始的目標就是有希望每年可以復育

三年可以復育10000株

在我們執行過後

我們發現這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從人開始改變 減塑行動守護海洋

復育的路並不容易,除了技術與環境的挑戰,更深層的問題,其實來自人類自身。海洋廢棄物與塑膠污染,正在不斷加劇珊瑚白化與生態惡化。要真正守護珊瑚,得從日常生活開始改變。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環所副教授 許瑞峯

我們首先要能夠改變

是要能夠把人跟海洋鏈結起來

你好好去看說

你到底製造了多少一次性的這些塑膠

那這些塑膠它是不會消失的

它在環境中平均的壽命

大概是200年到300年

科技助力復育 3D列印打造珊瑚新家園

在各地研究與志工的投入下,珊瑚復育技術也不斷創新。新北市漁業處與國立海洋大學識名信也團隊進行官學合作,利用人工牡蠣殼與3D列印技術製作珊瑚附著基座,並以人工魚礁形式投放海中,讓珊瑚在安全環境中繁衍,也為魚群提供棲息庇護所。

新北市漁業處漁業技術課課長 張中福

108年迄今已種植超過3,000株珊瑚

一部分種植

在新北市海洋資源復育園區潮間帶海底池

另一部分移植到卯澳灣周邊海域

總計有2,529株珊瑚在卯澳灣周邊海域存活

因此種植的珊瑚約84.3%存活

跨界合作共守海洋 復育願景持續延伸

珊瑚復育成果展現了人類重建海洋的努力,但要恢復生態平衡,仍需政府推動保育政策、企業與民眾共同減少污染,讓海洋有喘息與重生的空間。當科技、政策與社會力量攜手合作,珊瑚復育的願景才能真正延伸到每片海洋。

華岡新聞 洪羿晨 黃筠珊 林詠真 吳豫菲 採訪報導


你可能也會喜歡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