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風樓咖啡館 從一杯咖啡出發的人生
一杯咖啡,從研磨、沖泡,到拉花,對「逆風少年」而言,是重啟人生的每一步練習。這裡賣的不只是咖啡,更是一個轉彎的可能。
這裡是位於台北市大稻埕的逆風樓咖啡館,由逆風劇團延伸而出,更是這些青少年的「準備型職場」。
逆風劇團社工 豊佺
這些原生家庭的背後
其實會跟我們可能社會所謂的大群體
還是會有很多不一樣的認知跟經歷
這裡是一個友善職場,他們學的不只是沖泡咖啡的技術,還有一種重新出發的自信。
逆風劇團社工 豊佺
所以咖啡館一開始的起心動念其實很簡單
就是想說如果今天既然友善職場
還沒有辦法好好的接觸這個孩子
或是這個孩子還沒有準備好要出去的話
那我們就是在這個友善職場跟到就業之前
我們來設立一個它是彈性的場域
他可以在這裡練習
逆風樓咖啡館經理 Wilson
除了學習技術上的能力之外
我們也培力認知
然後可能價值觀
可能人際互動解決問題的能力
希望他們從這邊服務完成
或者是階段性的服務結束之後
到社會上是可以更適應
所以我們才會有咖啡館這個地方
像他們一樣的逆風少年,在台灣其實不在少數。
根據統計,全台特殊境遇家庭近兩萬戶,每年至少有一萬五千名12-15歲孩童未正常就學,高中畢業生中未升學、未就業的人數比例在3.4%~5.3%。不少單位擔憂這群孩子的未來,因此致力於協助他們「復歸」。
逆風樓咖啡館經理 Wilson
發現到他們需要去求職
需要去找生活有自己照顧自己的能力
所以開始我們就做
就是復歸這一塊
就是希望他們可以更適應社會
沒有咖啡館之前
我們是送他們到友善職場去
認識了一些單位
或者是一些老闆
可是可能常常會有一些溝通上的問題
或者是孩子們認知上的一些不一樣
所以常常兩邊都會很受傷
或者是很無力
那我們發現說好像直接推他們到職場上
會遇到這些問題
所以我們會希望有這個場域
那是一個替代性跟準備型的一個地方
透過一間咖啡館,他們練習與人互動,學會時間管理、分工合作,不只是給予硬實力,而是逐步找回生活的節奏。逆風樓咖啡館,提供一個「還能犯錯」的場域,也是一個說出「我可以」的起點。
華岡新聞 游子萱 陳定杰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