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青年交流,“Taiwan Plus”致力打造台青喜聞樂見的新媒體內容
如何讓世界看見一個立體、豐富、充滿活力的臺灣?
答案藏在街頭小吃的煙火氣裡,藏在臺灣音樂的獨特旋律中,藏在傳統工藝的創新傳承上。近日,中華通訊社與大陸委員會聯合“Taiwan Plus”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宣講會,面向兩岸高校學生,宣佈其全新使命:打造一個面向全球的文化展示視窗,攜手兩岸青年,共同將臺灣文化的獨特魅力傳播到世界舞臺。
從“對內溝通”到“走向世界”:平臺使命的戰略升級
宣講會伊始,“Taiwan Plus”專案負責人便明確了平臺的戰略升級。“我們的願景,從‘讓臺灣人民更深層次的瞭解臺灣’,擴展為‘讓世界上更多人看見臺灣的美好’。” 主講人表示,臺灣文化是中華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其多元性、創造力和生命力值得被全球更多人所瞭解。
“我們不僅要講述臺灣的故事,更要與臺灣的青年一代,以及所有熱愛臺灣文化的大陸學子一起,共同創作和講述。” 這一理念引發了在場學生的強烈興趣,學生與負責人開啟了激烈的討論。平臺彙集兩岸青年的創意與視角,將臺灣的民俗節慶、地方小吃、 indie音樂、文創設計、影視作品等,通過多語種、本土化的方式,推向國際主流社交媒體。
“創意合夥人”:邀請兩岸學子共創全球性內容
本次宣講的核心內容,是向在座的兩岸學生發出一份“創意合夥人”的邀請。演講團隊分享了如何為全球受眾製作“爆款”文化內容的建議:
1:文化符號的現代轉譯:鼓勵學生將歌仔戲、布袋戲等傳統元素與動漫、街舞等現代形式結合,產出讓國際Z世代也能“秒懂”並喜愛的內容。
2:快節奏敘事:視頻聚焦主角,在一定的時間內傳達出更多的資訊。例如,介紹臺灣古典建築時,可採取快剪或是聲畫分離等技巧,剪輯上增加創意性。
3:多語種與跨文化適配:強調內容翻譯不僅要準確,更要“傳神”,並深入研究YouTube、Instagram、TikTok等不同平臺用戶的審美偏好,實現精准投放。
4:兩岸青年協作模式:鼓勵大陸學生提供外部視角和跨文化解讀,臺灣學生貢獻內部洞察和文化細節,形成“1+1>2”的創作合力。
“我們相信,最打動人心的故事,來自於親歷者。”主講人說,“由兩岸青年共同碰撞出的靈感,更能向世界展現一個真實、動人、充滿文化自信的臺灣。”
現場反響熱烈,青年學子共繪文化傳播藍圖
在問答環節,現場氣氛達到高潮。兩岸學生爭相提問,問題既有深度又充滿實踐精神:“如何將文化精准的向第三類或第四類觀眾投放?”“平臺所獲取的經費是如何分配的?”“在向世界介紹臺灣文化時,如何更好地關聯其背後的中華文化根基?”
“Taiwan Plus”團隊一一給予詳細回應,並支持優秀的學生創作提案。許多學生當場交換聯繫方式,醞釀起未來的合作計畫。
這場面向兩岸學子的宣講會,超越了單向的宣傳,開啟了一場雙向奔赴的創意旅程。“Taiwan Plus”不再僅僅是一個傳播平臺,更是一個連接兩岸青年才華與夢想的孵化器。當來自海峽兩岸的年輕力量彙聚一堂,用共同的智慧與熱情去書寫臺灣文化的篇章時,世界所將看到的,不僅是一個島嶼的文化魅力,更是一個青春、開放、攜手並進的共同體形象。傳揚臺灣文化之路,由此成為一座通往更廣闊天地的橋樑。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