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好客文藝季 首度結合聖蹟亭 重現文學與文化保存行動
2025好客文藝季 首度結合聖蹟亭 重現文學與文化保存行動


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與桃園市客家文化基金會共同舉辦的「2025好客文藝季」於9月登場。副市長蘇俊賓、市議員徐玉樹、劉熒隆、龍潭區長鄧昱綵、台灣鍾肇政文學推廣協會理事長鍾延威、黃永松夫人李南華也是出塞曲的作曲人、桃園市龍潭導覽協會前理事長徐鳳園、龍潭文風造庄聯盟理事長蔡濟民及多位里長與客家基金會董事親自出席16日的啟動儀式記者會。

蘇副市長表示:今年以「文流×行動」為主題,首次結合龍潭百年古蹟聖蹟亭,並回顧1995年鍾筆政與黃永松推動的「搶救聖蹟亭」運動,展現文字崇敬、文化守護與在地傳承精神。


今年以鍾肇政、黃永松、聖蹟亭三大核心為主軸:鍾肇政以筆耕書寫土地,奠定台灣文學基礎;黃永松透過文化行動凝聚社會力量,推動文化保存;聖蹟亭承載客家族群「敬惜字紙、崇尚知識」的價值。三者交織,使龍潭逐漸發展為文學重鎮,也成為好客文藝季的核心精神。


活動16日起展開,武德殿的「續聖蹟」特展首先登場,從鍾肇政〈蕭索聖蹟亭)文本出發,呈現1995年搶救聖蹟亭歷程,並結合青年藝術家與科技創作,重新詮釋文化保存的歷程。9月20日,龍潭大池水岸廣場將舉行跨界文學盛宴,結合文字體驗集章樂、客家音樂演出、戲劇與市集體驗,從下午至晚間不間斷展演,讓文學以多元藝術形式走入生活。壓軸活動「送聖蹟祭典」將於9月28日在聖蹟亭舉行,透過莊嚴儀式與校園主題劇場,向地方與年輕世代傳遞客家敬字惜紙文化。


桃園市客家文化基金會執行長范姜泰基表示,龍潭聖蹟亭承載客家族群「敬字惜紙、崇尚知識」的文化傳統,也見證地方對文學與文化的重視。在這樣的氛圍中,龍潭在地文學家鍾肇政與黃永松長期投文學創作與文化保存,為地方文學發展留下深遠影響。1995年的「搶救聖蹟亭」行動,彰顯了社區守護文化資產的決心。未來,「黄永松紀念館」將落脚於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旁,象徵龍潭文風世代接續,延續文學與文化底蘊。今年「文流×行動」透過文學、祭典與與藝術跨界整合,展現客家文化當代延續性,也向鍾肇政與黄永松致敬,期望強化民眾對客家文學的認識,並讓龍潭文學底蘊與客庄特色成為地方永續文化資本。


公民記者黃瑞朋龍潭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