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媒之脈:Giring第六代部落領袖胡美金的傳承之路》
靈媒之脈
Giring第六代部落領袖胡美金的傳承之路
血脈中的使命
從稚童到頭目的覺醒之路
【屏東來義訊 記者/程德昌Valjeluk Katjadrepan報導】
六十三歲的胡美金(Dremdreman Giring)身著排灣族傳統服飾的身影,早已成為古樓部落祭儀場域的精神圖騰。自五歲起,她便以稚嫩雙足跟隨第五代頭目姨媽吳開花Selep Giring穿梭於各類祭典,刺繡繁複的族服下擺沾染過無數儀式場的塵土。民國八十三年那場打破禁忌的升立kilingedjelj儀式,是命運的轉折點——當南和古樓系高見部落部落正逢五年祭maljeveq期間,姨媽毅然斥資二十餘萬,跨部落延請七佳靈媒方含笑Tjuku Papavanaw等靈媒群完成傳承。這份近乎偏執的堅持,源自世襲頭目家族對文化斷層的深刻焦慮。
祭儀織就的認同
跨越信仰的文化紐帶
「我們守護的不是宗教,是族人辨認自我的密碼。」胡美金撫摸著傳世百年的琉璃珠項鍊緩緩說道。其女雖皈依基督教,卻對靈媒祭儀展現濃厚興趣,母女常在月夜下研讀祖靈吟唱的韻律節奏。這種跨信仰的文化共鳴,體現在部落日常:基督徒族人私下仍會委託靈媒進行祖靈溝通,醫師家庭求診後不忘請她為藥袋祝禱。正如她所言:「當你否認靈媒文化,等於否認血管裡流淌的排灣血液。」
醫者雙翼
靈媒與現代醫學的共生哲學
診所白袍與祭儀法杖,在古樓部落形成獨特的治療同盟。胡美金觀察到,族人總在就醫後攜藥袋請她施行「藥靈祝福」儀式,將藥丸置於檳榔葉上,以小米酒與雀榕葉煙燻祝禳。「現代醫學治癒身體,靈媒修補心靈的裂痕。」她從不過問族人信仰,卻能從委託者顫抖的聲線中,聽出那些難以向醫師啟齒的家族糾葛與土地哀愁。這種跨越時空的療癒智慧,讓她在部落診所旁的小屋三十年來香火不絕。
文化存續戰
從部落儀式到永續傳承的百年大計
面對政府文化補助計畫的「儀式性撥款」,胡美金在部落會議中敲響法杖:「補助金像雨季的野溪,來得急去得快。」她構想的「靈媒文化復振計畫」包含三大支柱:成立跨部落基金會確保永續財源、開設靈媒學院培育新生代、建立數位典藏系統保存瀕危儀式。其中最激進的構想,是將五年祭轉化為「靈媒文化節」,邀請漢人學子穿戴族服參與祭歌傳唱,讓祭壇的火光成為照亮文化暗夜的燈塔。
暮色中,胡美金將傳承自姨媽的鷹羽頭冠鄭重交予女兒,琉璃珠在夕照下流轉著千年虹彩。「這些祭儀程序、祖靈歌謠,是排灣族寫給大武山的血書。」她望向遠方山稜線的低語,彷彿正與歷代頭目進行著跨越時空的盟誓。當代社會的科技洪流中,這位背負六代傳承的靈媒,正以祭儀為經、文化為緯,編織著屬於整個族群的永生圖騰。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