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傳--第四屆嘉義文化獎--猶如藝文界奧斯卡~ 蔡振南、王瓊玲,郭玉雯、陳政宏獲獎實至名歸
嘉義縣藝文報導/記者林慧茹

(嘉義文化獎薪火相傳!左起:第四屆得獎者:王瓊玲、陳政宏、翁章梁縣長、蔡振南、郭玉雯共譜藝文新篇!記者林慧茹攝)
藝術的創作與堆疊形成一種文化,透過作者與觀者的共振共鳴形成一個地方上的認同與感動。因為我們有共同的記憶而珍貴。
嘉義縣人文底蘊深厚,孕育無數優秀藝術人才,自2022年創辦「嘉義文化獎」以來,持續挖掘與表彰在地深耕藝文、推動文化傳承的傑出人士,這樣的藝文活動深受大眾好評。
114.9.2上午十點於嘉義長榮文苑飯店舉辦今年第四屆頒獎典禮~再度以星光熠熠之姿--照亮嘉義藝術文化舞台!
獲獎者名單隆重揭曉─「文化獎」由文學家王瓊玲、舞蹈家郭玉雯及美術教育家陳政宏三位老師獲得,共同成就嘉義文化新篇章。
並新增「特別獎」由--台灣台語音樂重要推手蔡振南獲得。頒獎典禮猶如藝文界奧斯卡,齊聚藝文星光璀璨。

(翁縣長與王瓊玲。記者林慧茹翻攝)
文化獎得主--王瓊玲,學術與創作並重,研究古典小說別具開創性,著作於國際漢文學界享有盛譽。她的創作涵蓋散文、小說、戲劇與紀錄片,以鄉土與歷史為題,書寫嘉義與台灣的文化故事,並將版稅全數捐助公益,展現知識分子的人文關懷。最重要的是透過她的筆墨形容了市井與描寫了街頭巷尾我們未曾注意到的人事物。

(翁縣長與郭玉雯。記者林慧茹翻攝)
文化獎得主--郭玉雯,自2000年創立雯翔舞團以來,持續深耕地方,將嘉義的風土人情、傳統節慶與鄉村生活轉譯為舞蹈語彙,並透過《一鄉一特色》及《嘉義新舞風》平台,連結土地與青年創作者,讓嘉義舞蹈躍上國際舞台。越在地越國際的信念,把一件事做到極致也同時透過曼妙的舞姿律動影響了周遭的人。

(翁縣長與陳政宏。記者林慧茹翻攝)
文化獎得主--陳政宏,投身美術教育與推廣數十年,從教職到創辦「梅嶺美術館」,皆展現薪火相傳的堅持。他結合地方產業推動藝術觀光,並長期參與各類繪畫比賽與文化活動,培育新生代、扎根地方,為嘉義美術教育立下里程碑。退而不休,持續不斷的在藝術的道途之中前進。

(翁章梁縣長與蔡振南。記者林慧茹翻攝)
特別獎得主--蔡振南,出身嘉義縣新港鄉,是台灣台語音樂重要推手,也跨足影視劇場,以4金大滿貫寫下藝文佳話,音樂作品深受嘉義生活啟發,描繪庶民情感與日常故事,接地氣又富感染力,也長年支持在地劇團「阮劇團」,鼓勵年輕人勇於創作,是文化永續的精神典範。歷經一甲子的奮鬥,得到故鄉的支持與肯定,獲獎實至名歸!
藝術文化總是牽引我們的感動~是個體受到外界刺激,與自身情感、經驗產生連結後,所激發出的情緒反應。 這種反應可能源於對他人行為的認同、對價值的肯定,或是強烈的同理心,進而引發情緒上的震盪和激盪。
嘉義縣長翁章梁在今日頒獎典禮上特別高歌一曲“南哥”--蔡振南的歌以表敬意。感謝以上四位文化獎得主,不管是一直堅持在地發展,還是外出奮鬥的嘉義人,以其藝文之光,照亮自己也照亮下個世代!
獲獎人致詞:王瓊玲感謝縣府文學的支持,與持續的書寫與紀錄故鄉事被看見。
郭玉雯表示持續的努力,樂見舞出的感動渲染每個人。今後將繼續以舞藝歡快的在“嘉”共舞。
陳政宏則感性的懷念恩師吳梅嶺與張義雄,並感謝默默支持的太太與家人。一輩子把畫畫這件事做好~足矣!
蔡振南則表示~獲得故鄉的肯定,內心真是難以言喻。離鄉雖久,但是只要有需要必定在!
根在那裡~心在那裡,不管走多遠,抬望眼盡是故鄉情。嘉義人--家己人,不棄嫌逗燒挺,今年的文化薪傳獎更多了濃濃故鄉情的感動。
翁縣長表示:「嘉義不僅是物產豐饒的土地,更是孕育文化藝術的沃土。這些得獎者的成就不僅屬於個人,更屬於嘉義。縣府將持續透過文化獎的推動,發掘更多藝術之光,讓嘉義的文化軟實力的能量被全世界看見。」
嘉義縣文化觀光局局長徐佩鈴也指出,從蔡振南到王瓊玲、郭玉雯、陳政宏,每一位都是嘉義文化的代表,他們的努力再次證明「嘉義是文化寶庫」,期待嘉義文化獎持續成為培育藝術人才、推廣地方文化的堅實平台。
**
後記/
【得獎人背景資料】
一、特別獎─蔡振南老師重要事蹟:
- 人生成就:
- 台灣台語音樂的重要推手
- 影視劇場的深刻表演者
- 四金大滿貫的藝文實力
- 台灣本土文化的堅定守護者
- 嘉義的具體貢獻:
- 支持在地劇團發展
積極參與嘉義在地劇團的演出,特別是與阮劇團合作,推動台語戲劇的發展。他曾表示,接到合作邀約時,感到非常興奮,並優先處理相關事宜,展現對故鄉劇團的支持與重視。
- 參與嘉義文化活動
在2023年舉辦的「有事青年節」中,蔡振南與嘉義出身的音樂人共同演出,展現跨世代的音樂交流,為嘉義注入新的文化活力。
- 音樂創作反映嘉義生活
蔡振南的音樂作品深受嘉義生活經驗的影響,描繪底層人物的生活與情感,展現對故鄉的深厚情感。
- 鼓勵在地青年
創作蔡振南在訪談中提到,鼓勵嘉義的年輕人勇於創作,並表示願意提供支持與指導,期望更多在地人才投入文化藝術領域。總體而言,蔡振南透過參與在地劇團、文化活動、音樂創作及鼓勵青年等多方面,對嘉義的文化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二、文化獎─王瓊玲老師:
王瓊玲將所有創作的版稅,全額且加倍的捐予梅山文教基金會、梅山愛心行善會、敏道家園、八二三陣亡烈士遺孀等公益團體或個人與家族;用田野調查、拍紀錄片、寫小說、編戲劇,補充正史之不足;用藝文宣揚嘉義特色、台灣文化於海內外;多次至全臺監獄、矯正學校演講及展演;長期無給職擔任國立台灣圖書館、東莞臺商子弟學校之駐館作家、駐校藝術家。
學術方面,她首創古典小說中「才學小說」流派研究,著有《野叟曝言研究》、《清代四大才學小說》、《古典小說縱論》、《夏敬渠與野叟曝言考論》、《野叟曝言作者夏敬渠年譜》等專著,並發表百餘篇論文於國內外學術期刊,在古典小說與國際漢文學界享有盛譽。藝文方面,她秉持「走向國際必須從本土出發」的創作理念,創作涵蓋22部散文集、55部小說與26部戲劇(含現代舞台劇、歌仔戲、崑劇、豫劇、京劇、客家戲、文學音樂劇、廣播劇等),作品皆以鄉土情懷、歷史真實與人性描寫為根基,展現深厚的文化意涵與藝術價值,深具感人力量。
三、文化獎─郭玉雯老師:
2000年—成立「雯翔舞團」,推動本土舞蹈創作與教學實踐的里程碑。
2008-2025年—雯翔舞團連續18年獲選嘉義縣傑出演藝團隊,展現穩定優異的藝術表現力。
2011年—受邀參與法國 Romans sur Isere 第34屆「羅曼斯世界文化傳統」國際民俗藝術節,代表台灣舞蹈走向國際。
2013年—榮獲「嘉義縣傑出女性獎」,肯定其在藝術與社會教育領域的深厚貢獻。
2016-2025年—主導「嘉義新舞風」連續10年獲國藝會表演藝術補助,積極扶育新銳編舞者與推動舞蹈實驗創新。
郭團長擅長將傳統文化轉譯為當代舞蹈語彙,作品多元呈現臺灣傳統節慶、鄉村生活、農業信仰與多元族群文化,成為嘉義縣文化風貌的活動展演。她同時與地方藝文團體、學校及社區合作,進行文化採集與藝術轉化,深受地方居民肯定與支持。
代表作《一鄉一特色》系列深入嘉義縣18鄉鎮,透過田野調查與在地故事編舞,創造出融合土地記憶與肢體語言的作品,成為地方文化藝術創作的典範。
創辦《嘉義新舞風》創作扶育平台,連續運作14年,為臺灣青年編舞家提供實驗與展演空間,持續激發舞蹈新勢力。平台不僅活絡南臺灣當代舞創作生態,更成為舞蹈藝術工作者實踐夢想的重要舞台。
四、文化獎─陳政宏老師:
1958年-任教於朴子國中,擔任美術課程老師
1996年-任教國立華商廣告設計科至退休
1966年-榮獲台北市國際婦女會主辦之大專美術科系寫生比賽第一名
1990年-榮獲中華民國畫學會油畫類金爵獎
2006年-榮獲梅嶺美術教育貢獻獎
2022年-榮獲嘉義市美術協會終身成就獎
2023年-榮獲教育教部第九屆藝術教育貢獻獎終身成就獎
藝術推廣與文化貢獻簡介:
為感念恩師梅嶺老師之教誨,與師兄弟共同創辦梅嶺美術館,後移交嘉義縣政府成立「梅嶺美術會」,延續恩師對美術教育的精神。積極參與嘉義縣文觀局藝術觀光政策,推動瑞里紫藤花季寫生活動,結合茶產業創造地方藝術經濟價值。曾任梅嶺美術協會理事長與嘉義縣美術協會理監事,長年擔任兒童繪畫比賽與元宵花燈評審,深耕地方藝術與傳統文化傳承。亦於教會成立「美研畫會」,以畫展連結社區,發揮藝術關懷之力量。
**
記者林慧茹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